□本报记者 张志嵩 通讯员 王耀生
5月23日,鹤壁农商银行系统晒出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截至4月末,整村授信与网格化营销综合工作得分位居全省农商银行系统首位。
为了响应国务院、人民银行对于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自整村授信工作开展以来,鹤壁农商银行系统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支微”的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乡村发展,通过明确工作路径、强化组织保障、提升营销能力、优化服务水平,推动整村授信工作初见成效。
提早谋划、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路径
提早谋划明确路径。按照省行相关工作要求,鹤壁市农信办党组结合辖内实际,精心设计“一村一核对、一村一座谈、一村一启动、一村一深耕”的“四个一”战略工程,明确提出“客户核对、营销座谈、授信启动、用信深耕”“四步走”工作路径,确保整村授信与网格化营销有章可循、规范有序、职责分明、统筹有力。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五力”精神,开启和聚集对如何深入开展“小贷革命”、扎实开展“整村授信”的众智众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热情。
周密安排优化提升。及时召开“整村授信”工作启动会,对该项工作周密部署、细致安排;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及时总结经验、深刻分析问题、不断优化方案;不定期召开客户经理座谈会,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进步提升,持续提升“全员营销”能力。
积极沟通、多方合作,强化组织保障
强化沟通汇报。市农信办党组领导带头加强与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沟通汇报,持续推动“党建+金融”工作,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实现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银行资金优势、平台优势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深入基层一线。各市县行社积极与各县(区)、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召开联合协调会议,细化具体措施,夯实组织保障;各基层行社积极对接基层组织建立工作交流群,将客户经理办公地点搬到村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扬“挎包”精神。客户经理通过持续走千家、访万户,以“心连心”方式问需求、以“点对点”方式采信息、以“面对面”方式进行“初授信”,持续筑牢信息采集基本盘,持续拓宽客户信用评定覆盖面。截至4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系统信息采集覆盖率57.30%。
走访调研、多维宣传,提高营销质效
发挥头雁作用。市农信办党组领导班子主动带头下沉服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大对辖内18.75万个经营主体的走访力度,针对不同的融资主体,在省行信贷产品货架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不同的信贷产品,着力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特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多元化全方位融资需求。
开展多维宣传。加强线上宣传,全体员工通过坚持每日在朋友圈和客户微信群转发,积极拓展“圈子客户”,找准关键人、识别客户群,实现突破一个、带动一圈、联圈成群、合作共融。加强线下宣传,组织员工深入辖内311个村(社区)、2197户商户、86家企业、165个行政单位开展宣传,已向群众发放宣传页12万余份,持续扩大金融政策宣传覆盖面。
践行普惠金融。划分金融服务网格,按照属地及就近原则明确分包行社,配备金融专员加强网格化服务,确保营销区域全覆盖;通过持续开展“送医疗下乡”“送政策下乡”“送知识下乡”等活动360余次,组织开展“沐浴春风、万物生长”徒步淇河、“樱花季”、“马拉松”志愿服务活动,倡树鹤壁农商银行系统良好社会形象,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和便捷度。
加强培训、督促指导,优化服务水平
注重优化提升。注重通过建立完善激励制度,明确党建金融共建奖励、客户管理采集奖励、下乡补助标准等,传达上级尽职免责导向,增强客户经理“敢贷”信心;坚持微贷营销“日监测、旬排名、月通报、季评比”考核机制,对进度缓慢的行社进行督办约谈,对措施得力、业绩突出的行社加大奖励力度,有效激发“愿贷”动能;通过梳理完善贷款办理流程,开展信贷业务知识专项培训,认真学习产品特点和办贷流程,提升“会贷”本领。
注重过程管理。通过客户管理系统“行政村认领”,明确整村授信目标,制订详细实施计划,细化各个阶段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实现区域管控和过程督导。
注重融合转化。通过线上及时将“农商e贷”向“随享贷”有效转化,线下积极推广“合家好”“科技贷”“小微贷”等产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更加便捷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办贷效率。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发展大局。鹤壁农商银行系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业之本、应尽之责,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服务质效,高质量推进整村授信工作,全力助推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让更多优质金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