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豫敏 通讯员 桑萍
初冬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轻柔地洒落在宽敞整洁的农家院里。65岁的挂沟农家乐老板李春生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地招呼着前来就餐的客人。
从村里独一户的“留守村民”,到如今成为日接待量上百人的农家乐老板,李春生坦言,“离不开俺家门前这条河,更离不开电力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从留守户到“小老板”
挂沟村地处太行山深处,村旁不远就是淇河。之前,尽管村庄风景优美,却因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原有的二十几户村民陆续搬离,仅剩下李春生一家还在坚守。
2016年,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来淇河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李春生靠着自家两间老宅办起了农家乐,凭借门前有河、屋后有山的独特风景,生意做得还不错。
唯一的苦恼是电力不足。“一煮饭就跳闸,更甭说用空调、热水器了。”李春生买了台柴油发电机,可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声音太大了,还特别耗油,一小时油钱就得好几十元”。
李春生把问题反映到供电部门,很快事情就有了回音。国网鹤壁供电公司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当年9月,就给挂沟村装上了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
这下李春生更有干劲儿了,几年工夫,农家乐规模扩大了几倍,两间老宅变成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20多个房间全部装上了空调,厨房里添置了6台冰箱、冰柜,电视、电热水器应有尽有,特色菜淇河鱼、地锅炖笨鸡、红薯面饸饹、自酿野生葡萄酒吸引了大量回头客。
客人越来越多,李春生又请了周边几位村民过来帮忙,“大家一块儿努力,一块儿脱贫致富,咱老百姓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从小打小闹到民宿群
一河之隔的河口村与挂沟村同属一个行政村,2016年前还是省级重点贫困村。
村党支部委员李廷群从小在这里长大,谈起家乡感慨万千:“俺村儿风景不错,本身就在七里沟景区内,与盘龙湖、清水湾、天然太极图等景点也都挨着,平常来玩儿的人也不少。但也一直没啥大的发展,乡亲们也就守着这条河,摆个凉皮摊、做个农家饭,小打小闹挣点儿小钱。”
近年来,国网鹤壁供电公司立足服务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将河口村原来的裸导线全部更换为绝缘线,并在该村原有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基础上,新增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
电网升级后,河口村以乡村旅游为发展重心,修建了石板路,修缮旧院落6座,安装景观灯34盏,建设仿古景观亭3座、公厕3所、垃圾池5个、停车场2个。
2023年,河口村大胆引入乡村“合伙人”,斥资千万元打造了精品民宿品牌“云水柒栖”,曲水流觞的花草庭院令人眼前一亮,30多间不同设计主题的客房各具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入住。“现在,全村大大小小的民宿和农家乐有十几家,一到节假日,家家户户爆满。”李廷群说。
“可以这么说,河口村这些年的发展,离不开电力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电力服务始终陪伴左右,帮助我们排忧解难。”李廷群说,在电力赋能加持下,河口村积极推动产业链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多元联动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一座座风格各异的特色民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景致相得益彰;村口的荒地变身越野基地,吸引了众多越野爱好者游玩体验;贫困户办起了加工作坊,生产的九蒸九晒黑芝麻丸供不应求,一年就挣了好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