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拥军)当非遗花灯遇见智能机器狗,当静电魔法秀遇上机器人乐队……“五一”假期,鹤壁市科技馆变身为科学与趣味交融的“知识乐园”。据统计,5月1日至5日,该馆累计接待公众1.5万余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成为我市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5月4日上午,记者在市科技馆看到,各展区人头攒动,互动体验项目备受青睐。在一楼的“水柱顶球”实验区,孩子们通过调节海洋球的位置观察流体力学现象;在二楼的电磁大舞台前,静电表演产生的炫目光弧引发阵阵惊叹;在三楼,机器人乐队以精准的机械臂演奏《我和我的祖国》等曲目,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拍摄。
市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为丰富公众体验,馆方提前策划了“科技+劳动”主题系列活动,日均开展特色活动10场,包括机器狗巡游、编程挑战等科技项目,以及艾草锤制作、非遗花灯DIY等劳动实践内容。
在创客工坊,孩子们通过反复调试铁丝陀螺重心理解力学原理,这种“实践—探索—领悟”的设计加深了孩子们对科学的认知。
参加完莱顿瓶实验科普活动后,来自淇县的初中生张斌兴奋地说:“亲眼看到莱顿瓶放电实验,比课本上的公式更直观生动!”
亲子协作项目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在声波墙前,家长与孩子拍打空气炮,感受声音的力量;在数学拓扑区域,父子搭档合力破解难题。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家庭团体在市科技馆停留时间平均超过2.5小时,互动展品参与率达92%。
“市科技馆正从单向科普向互动实践转型。”市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科技馆持续丰富科普活动形式,让青少年群体从“看科学”转变为“玩科学”,目前互动体验类活动已占整体内容的75%。市科技馆此次“五一”科学嘉年华通过趣味实践,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探索热情,更以“做中学”模式展现了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