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文明花开香满园 春风化雨润心田 ——全市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综述 2025年06月16日

□本报记者 李明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校园是文明传承的摇篮,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沃土。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与文明创建,让文明之花在全市中小学竞相绽放,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培根铸魂

筑牢信仰之基

思想引领是文明校园创建的核心。我市各中小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专题讲座、主题党日、班会团课等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党旗引领·育人使命”主题活动在各校广泛开展,教师带头讲党课、学生踊跃谈体会,让党的声音在校园里广泛传播。同时,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平台作用,组织师生开展常态化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红旗渠精神代代传”“童心向党”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成为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的生动课堂。学生们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开展红色研学等方式,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教育教学始终。各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绿色校园”创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行动等,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增强环保意识。以“六文明”创建行动为契机,完善校规校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具体行为准则,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在诚信教育方面,各校创新形式,通过主题班会、诚信签名、诚信故事分享等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强师重德

夯实育人之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市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关键,大力实施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和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每学期开学,“师德第一课”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引导教师涵养高尚师德,坚守育人初心。“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发掘和宣传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等方式,严肃查处师德失范问题,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专业性。

校园文化是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载体。我市各中小学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汉字书写大赛、诗词朗诵会、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润中增强文化自信。同时,立足学校特色,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品牌。

志愿服务成为文明校园创建的亮丽风景线。各中小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此外,各校还通过“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用网,传播网络正能量。

文化育人

打造精品课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我市各中小学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涵,通过主题班会、思政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将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深入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各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和干预体系,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淇滨区福源中学的“心灵驿站”为学生提供了倾诉心声、排解压力的温馨港湾,帮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加强党对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各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如今,漫步在全市各中小学,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的师生精神面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文明校园创建不仅提升了校园文明程度和师生文明素养,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市教育体育局将继续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创建内涵,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文明之花在校园里竞相绽放,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