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艳昌讲献血故事

张庆彬讲献血故事

陈红军讲献血故事
6月3日,市中心血站启动了以“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为主题的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该活动由市中心血站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共同发起。
6月5日,我市3位献血者走进鹤壁日报社演播厅,参与医疗健康事业部策划的特别访谈——2025无偿献血宣传月“献血者说”。节目中,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献血故事。
陈红军:
每一次献血
都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联结
献血是一场生命的温暖接力。12年前,我第一次挽起袖子走向献血车时心中满是忐忑。陌生的环境、冰凉的医疗器械都让我感到紧张,而献血车上医护人员热情的问候让我紧张的心情缓解了许多。
经过健康问询和体检程序,在等待血液检测结果的过程中,我与医护人员聊起了献血的意义。他们告诉我,每一袋血都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无论是因意外受伤的患者,还是长期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每一次献血都可能是他们生的转机。这些话语让我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自豪。
当针头扎进皮肤的那一刻,短暂的疼痛瞬间而过。看着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血袋,我突然意识到这流淌的不仅是血液,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
采血成功后,我走下献血车,阳光洒在身上,心中满是骄傲。献血不仅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每一滴鲜血都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每一次献血都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联结。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爱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小小的善举就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未来,我愿继续投身这场生命的接力,用自己的热血为更多的生命点亮希望之光。因为我相信,每一份善意都不会被辜负、每一滴热血都将在他人的生命中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
张庆彬: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我叫张庆彬,既是市中心血站“爱传递献血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也是无偿献血志愿者。
2007年,我参加了第一次无偿献血。当时在新世纪广场,我遇到了献血车。出于好奇,我上前了解情况,得知是公益活动后便鼓起勇气,完成了第一次献血。
2008年,汶川地震让我深受震撼。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支援灾区,我也想为灾区做点儿什么。来到市中心血站后获悉,不仅能够捐献全血,还可以捐献血小板来帮助更多患者,从此我便坚定地踏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这一走就是10多年,我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并多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此外,我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爱传递献血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责任,被评为星级志愿者。
我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要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国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才能实现其意义。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这样想、这样做,微小力量就能汇聚成磅礴伟力,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充满希望、充满阳光,愿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行列。
冯艳昌:
一人献一百次不如一百人献一次
自2015年8月2日在淇县庙口镇偶遇市中心血站献血车以来,我便开启了在救死扶伤路上尽微薄之力的行动,至今从未间断。我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两次、铜奖一次,目前还有一个金奖和一个终身荣誉奖正在路上。
截至目前,我已献血176次,其中献全血4000毫升,单采血小板156个单位,总计3.52万毫升。2020年2月在市中心血站支援武汉疫情防控期间我捐献了两次血小板,同年4月又在河南省血液中心捐献了两次血小板。为此,我收到了两份荣誉证书和两封来自河南省血液中心的感谢信,我感到非常骄傲。
愿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行列,毕竟一人献一百次不如一百人献一次。无偿献血,往小了说是奉献爱心、拯救生命,往大了说是社会责任和担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25年,只要临床急需,只要市中心血站一声召唤,我必将继续挽起衣袖,用热血去帮助需要的人,让这份温暖在陌生人体内继续流淌,为他们增添活力。
本组文图由本报记者席适之整理、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