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阵地共享激活“空间效能”。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巧做“空间文章”:浦江社区把会议室改造成活动室和课堂,博文社区通过功能改造让自习室“一屋多用”。“错时使用、分时复用”的机制,既避免了资源闲置,更让社区阵地从“办公场所”变成孩子们追跑嬉笑的“成长乐园”,让社区空间真正“活”起来、“暖”起来。
公益底色不褪:“政府兜底+成本透明”守牢惠民底线
“益淇行”社区夏令营自创立之初便将“公益普惠”奉为核心准则,通过构建“政府兜底核心成本+机构透明收取成本费”的双轨机制,切实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无负担地享受这份暑期福利。政府筑牢兜底根基,主动承担宣传推广、活动差价补贴、活动场地等核心运营成本,确保零费用转嫁至家长。这不仅关乎成本分担,更是从制度源头捍卫了公益属性——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所有孩子均可平等获得课程、活动等核心服务。机构践行“微利”承诺,运营方严格遵循“保本微利”原则,仅按实际消耗透明化收取教学费、手工材料、教具、午餐、交通、保险等费用,相当于“一顿饭钱,换孩子一天充实假期”,大幅降低了家庭参与门槛。
这种“政府扛大头、机构微盈利”的模式,藏着两层深意:一方面,公共财政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让更多孩子受益”上,实现了普惠服务的精准落地;另一方面,透明的成本机制从源头堵住了商业化漏洞,确保夏令营不跑偏、不变味,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走进这个“成长乐园”。
三维矩阵筑根基: 五育融合培育成长之翼
项目聚焦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趣味性、教育性、实践性”为核心理念,构建起涵盖“品格塑造、知识探索、能力实践”的三维立体化成长课程矩阵。课程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创新形成“红色基因+安全防护”“文化传承+科学启蒙”“体能锻炼+亲子互动”“户外实践+协作挑战”的多维赋能模式,通过有机融合五育要素,让儿童在多元体验中同步积淀知识、提升能力、滋养情感,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跃升。
品格塑造维度。创新推出两大核心特色课程体系:聚焦安全常识教育,系统涵盖应急救援、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防霸凌、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课程,通过消防大队实地体验、消防逃生演练、情景模拟与实操演练等方式,显著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专注力培育与价值引领,开设专注力训练、真人CS课程,结合红色观影、历史人物解析、革命故事宣讲等活动,在锤炼心理韧性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全方位助力孩子们养成坚韧、正直、有担当的优良品格。
知识探索维度。着力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打造三大探索支柱:传统文化课程,以淇河研学为纽带,串联国学经典诵读、诗经文化解读、传统礼仪体验等内容,让孩子们在欣赏淇河美景的同时感受地域文化内涵;手工DIY课程涵盖环保材料创意、折纸艺术、非遗面塑与剪纸等内容,在激发无限创造力的同时,有效培育环保意识与传统技艺认知;趣味互动探究板块包含化学实验、甲骨文解读、历史地理探秘、模型组装等丰富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点燃求知热情,确保知识探索过程兼具趣味性与思想深度。
能力实践维度。聚焦三大核心能力提升,精心构建多元实践平台:科技探索实践开设科学思维培养、飞行器模型制作等课程,引导孩子在动脑思考中锻炼动手能力,将对科学的热爱转化为实践创新的动力;体能意志锤炼通过搏击操、军体拳等系统训练,不仅强健体魄,更锻造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坚韧意志;社会情感实践创新设计公益集市、亲子互动等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协作中深化社会理解与情感联结,实现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与情感智慧的综合提升。
据悉,3年来,从资源整合到机制创新,从课程设计到能力赋能,示范区“益淇行”社区夏令营以扎实实践践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基层治理中民生服务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积蓄成长的力量。其“阵地共享激活空间效能、政府兜底保障公益普惠、三维矩阵赋能全面发展”的模式,已成为可推广、可复制的“益淇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