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擦亮新名片 点燃新活力 2025年09月24日

(上接第一版)

2024年更是赛事丰收之年,我市先后举办鹤壁市首届匹克球公开赛、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鹤壁市中小学生匹克球比赛等重要赛事。其中,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吸引了全国26支代表队300余名运动员参赛,极大提升了我市匹克球运动的影响力。

2025年赛事热度再升级:3月,鹤壁市第二届匹克球公开赛吸引市内外97支队伍1200余人参赛;5月,承办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300鹤山站,500余名运动员及爱好者参与;6月,2025鹤壁国际匹克球邀请赛迎来国内外360余名运动员,河南省城市精英赛(首站)淇县站同期举办。

一场又一场精品赛事的高光时刻,一批又一批外地观众的现场助威,都在不断刷新着外界对鹤壁的认知。

另一方面,基层赛事“接地气”。今年7月、8月,全民健身季暨匹克球循环赛覆盖市、县、乡三级,2.7万名干部群众利用周末、节假日参与;商圈赛、社区赛、行业交流赛、青少年赛常态化开展,匹克球运动融入市民日常,成为跨越年龄、职业的全民健身“新宠”,更彰显了鹤壁匹克球运动的“民生温度”。

赛事热带动了参与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室内外匹克球场地1500余块,构建起覆盖公园、校园、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匹克球场地网络,带动约48万人参与匹克球运动。

产业协同:挥拍之力,激活经济新引擎

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辐射力不仅限于短期消费,更在于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匹克球在鹤壁的兴起,不仅打响了城市品牌,更激活了一条从制造到服务的城市体育产业链。一批本土体育用品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赛事器材主力供应商。目前,全市已形成“器材制造+赛事运营+体旅融合”的产业雏形。

在浚县,依托传统橡塑产业基础,一座总投资20亿元、占地300亩的匹克球数字生态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河南给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作为本土首家匹克球装备制造企业,已实现匹克球日产量2000个、球拍日产量1000把,迅速跻身区域领先的体育器材供应商行列。

在淇县,借助尼龙新材料产业优势,鹤壁市卓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引进匹克球全自动生产线,专注于高端碳纤维匹克球拍的研发制造,其产品凭借轻量化、高强度的特点,年产能达10万支,并参与了匹克球运动装备国家标准的制定。

一个集产品制造、赛事运营、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匹克球产业生态,正在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度融合:挥拍之道,构建“体育+”新链条

在鹤壁,匹克球早已超越运动本身,成为串联教育、文化、旅游的纽带,催生出“体育+”的多元可能。

我市充分发挥教体结合的管理优势,将匹克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文化推广体系,在市体校设立匹克球专业,在高中开设特长班,系统培养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同时,深度推进“体育+文旅”融合,我市充分发挥“中国匹克球之城”品牌优势,结合淇河诗经文化、大运河历史遗存等特色资源,在淇河沿岸、浚县古城等特色场景举办赛事,配套豫剧、皮影等非遗展演,形成“跟着赛事游鹤壁”的特色模式,让参赛选手与游客在挥拍之余,既能漫步浚县古城、朝歌老街感受《诗经》韵律,也能徜徉淇河感受生态之美。

我市还充分利用匹克球运动所需场地灵活性高这一优势,在万达广场等商圈举行匹克球竞技互动、趣味匹克球体验等活动,以人气造口碑,以“流量”谋“留量”,推动“体育”和“商业”跨界融合。

当赛事IP与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匹克球这一“体育项目”便不再局限于赛场,成功蝶变为烙印着鹤壁特色的“文化符号”。憨态可掬的吉祥物“贺贺”“皮皮”走进大众视野,让抽象的运动精神有了可触可感的“代言人”;全国匹克球锦标赛主题曲《鹤飞翔》则用激昂的旋律与动人的歌词,将匹克球的腾跃动感与鹤壁的城市活力紧密相连,唱出了“运动赋能城市、城市滋养运动”的蓬勃气象。

从赛事专属视觉标识到主题音乐,从卡通形象到特色衍生文创,这一系列文化元素层层赋能,让鹤壁匹克球延伸至赛事运营、文创开发、消费体验等多元领域,逐步构建起一条“体育+”的融合链条。

从“零的突破”到“全城热动”,一颗轻盈的匹克球,舞出了城市转型的鲜活变化,更奏响了“小城市办大赛事、新运动促大发展”的动人乐章。

9月25日,当全国的目光纷纷向市千鹤之舞体育馆汇聚,这场万众瞩目的匹克球盛宴,注定不只是一场属于运动员的竞技盛会,它更将成为鹤壁以新兴运动激活城市动能、以顶级赛事助推转型发展的生动注脚,为这座豫北城市写下更具活力与想象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