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英
“以前逛街时想上厕所,要么找半天找不到,要么找到的又脏又有味儿。现在出门随时都能遇上干净厕所,冬天不打滑、夏天没异味,入厕体验越来越好了!”9月15日,市民张女士指着街角一处干净整洁的公厕笑着说。这一让群众点赞的变化,源于淇县城市管理局聚焦“小厕所”里的“大民生”,用精细管理筑牢文明服务防线的扎实行动。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这句朴实的话,是淇县城市管理局工作的重要指引。此前,“如厕难”“找厕难”“环境差”曾是不少淇县市民的烦心事——老旧公厕设施简陋,高峰期排队久;部分公厕卫生状况不佳,异味明显;还有市民反映,出门在外想找公厕,常常要绕路打听。针对这些急难愁盼问题,淇县城市管理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锚定公厕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跨越目标,推出了一系列硬核举措,既改善硬件设施,更优化管理服务,让公厕成为城市文明的加分项。
优质服务的背后,是精细化的管理支撑。在日常保洁方面,淇县城市管理局推行“一人一厕,专人专管”模式,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公厕保洁员职责”,明确清洁范围、频次和标准,还配套卫生巡查制度,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确保公厕“随走随清、随用随洁”。每天清晨,保洁员王师傅都会准时到岗,从擦拭洗手台、清理厕位,到拖洗地面、倾倒垃圾,再到检查洗手液、卫生纸是否充足,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咱干这活儿就得细心,让大家进来能舒舒服服的。”王师傅一边擦拭镜面一边说。如今,走进淇县的公厕,地面无积水、墙面无污渍、空气无异味已成为常态。
除了日常保洁,针对不同季节的特点,淇县城市管理局还推出“四季守护”举措,让服务更贴心。“冬天去厕所最怕滑倒,现在门口铺了防滑垫,进门还有防冻帘,洗手的时候也不觉得冷了。”经常在公园锻炼的李大爷说。每到冬季,淇县城市管理局都会为公厕加装防冻帘、铺设防滑垫,同时组织人员对水管、阀门等设施进行全面检修,防止低温冻裂,保障设施正常运行。而到了夏季,气温升高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保洁员便增加消杀频次,每天定时喷洒消毒剂,还在公厕内放置香薰片,有效改善如厕环境。
从“愁如厕”到“乐如厕”,淇县公厕的焕新变化,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难题,更彰显了城市管理的温度。淇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群众需求,持续优化公厕服务,让“小厕所”承载更多“大民生”,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