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古老而凶险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活动主题为“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了解开始用行动守护生命。
一、传染源
许多人以为只有“疯狗”才会传播狂犬病,其实不然,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可能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常见宿主包括狗、猫、蝙蝠、狐狸、浣熊等。在我国,95%以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是由犬类传播引起的。
二、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咬伤、抓伤进入人体,也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患病动物的唾液而感染。感染后,病毒首先在组织内少量繁殖,然后沿神经系统侵入中枢神经,继而向周围神经扩散侵入各器官组织。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短则几天,长则数年。
三、症状
发病初期症状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的表现,随后可能出现恐水、恐风、咽喉痉挛、呼吸困难等典型症状,最终发展为瘫痪、昏迷和死亡。
四、预防措施
一是管理传染源,给宠物接种疫苗。给家养猫狗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阻断传播链的最有效方式。幼犬幼猫应在3月龄首次接种,之后每年加强免疫一次。这不仅保护了宠物,更是保护整个家庭和社区的重要屏障。
二是避免高危行为,远离可疑动物。不接触、不逗弄陌生动物,尤其是行为异常的野生动物。教育儿童不要接近不熟悉的动物,即使它们看起来温顺。蝙蝠体内可能携带病毒而不显病态,切勿徒手接触。
三是做好暴露前预防,高风险人群要接种疫苗。兽医、动物饲养员、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等职业暴露风险高的人群,以及前往狂犬病高发地区的旅行者,建议接受暴露前预防接种。
五、暴露后处置
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请牢记“三步骤”:
第一步:立即彻底清洗伤口。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冲洗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第二步:消毒和就医。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口,并尽快前往最近的犬伤暴露处置门诊就医。
第三步: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经医生评估暴露等级后,按照要求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接种被动免疫制剂。
特别提醒: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越早越好,请抓住24小时“黄金时间”,但不存在“超过24小时无效”的说法,即使延迟了也应尽快补种。
(市疾控中心赵兰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