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从传授知识到传递智慧

——淇滨区漓江小学多措并举全力创设“灵动课堂”走笔
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课例展评
学校语文组特色作业主题教研

□本报记者 王志刚 通讯员 赵晓瑞 卢杰

近年来,淇滨区漓江小学秉持“善水育人,润泽生命,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润泽教育理念,创设“灵动课堂”,构建“七彩课程”,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学校以推进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先后获得省第三批数字校园标杆学校、省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学校、市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创科教育示范校等20余项省部级、多个市级荣誉称号。

学校多措并举,全力创设“灵动课堂”,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体验、尝试,达成“灵动”的最高目标,打造鲜活、生动、高效、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

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漓江小学建立和完善了教科研工作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以教务处、教科室为组织者,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实施者的教科研团队,领导监督,科室主导,全员参与,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开展教科研活动,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新方法。

学校领导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加强教学教研管理 创设“灵动课堂”

该校通过常抓常新的教学常规、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将教科研工作制度化、量化细化。

制订了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坚持课后评课,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转变、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每月对教师的教学五优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期末进行五优评比。严格执行候课、巡课制度,确保教师提前进入教学状态。

学校非常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训、校本教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学校配备有较先进的办公设备,人工智能教室、图书室、电子教材资料室,为教师教研搭建了科研平台,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培训,派遣教师到上海、北京等地参加学习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项培训,达到了全员参训。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让每位教师每天自学一小时,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或教学反思,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组织“方塘书社”,设置有“方塘札记”“方塘FM”“方塘论道”等子项目,品经典、传师情、乐常态。学校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引领,开设漓江讲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思想交锋的练武场。

教师听课评课、教研、集体备课活动为着力创设漓江小学“灵动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每周通过开展学科轮值大教研,每年级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每学期通过青年教师赛课、骨干示范课来紧抓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

实施“青蓝工程”结对帮扶项目,加快新教师成长。组织成立学校名师工作室,吸纳盘石头分校成员加入,让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专业辐射和引领作用,加强城乡共研,助推学校教学共同体加快发展。

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通过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比赛,教学简笔画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我的梦想演讲比赛等展示教师风采。

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学校还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稳步落实,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展现研究成果。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漓江小学结合实际开发了《水木漓园》《纸上飞花》等校本教材,在此基础上开设了怡美刻纸社团、小巧手材绘馆、舞墨书画社等特色课程。

忆往昔,天道酬勤;展未来,任重道远。校长冯建岭表示,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建新业绩,是漓江人永恒的追求。他们将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办学层次的拼搏之路上,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彰显学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本稿配图由淇滨区漓江小学提供

2024-03-19 ——淇滨区漓江小学多措并举全力创设“灵动课堂”走笔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3537.html 1 从传授知识到传递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