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而行开新局 蓄势待发谱新篇
踏上新程凝聚信心,抢抓机遇奋进实干。3月29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逯永红,以问答的形式,对新一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划重点。
记者: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全市两会都对文旅工作提出了新期望,作出了新部署。面对新征程、新希望,鹤壁文旅将如何抢抓机遇、加速起跑,实现新的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来自文旅的强大动能?
逯永红:回望走过的路,旅游发展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接下来,市文广旅局将强化党建引领,对标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十大建设”部署,推进“十大行动”、落实“十个聚焦”,坚持创意驱动、科技赋能、项目支撑、跨界融合,坚持不懈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构筑活泼有趣的城市灵魂,围绕“一山两河五板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着力叫响“诗画鹤壁·封神之地”品牌,努力打造“景城一体、城乡互动、文旅融合、主客共享”全域旅游新空间,以高质量文旅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记者: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文旅工作作出了繁荣发展优秀文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等具体部署。对此,我市有哪些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
逯永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水,便利的区位优势是鹤壁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我市依托“诗经文化”“封神文化”、民俗文化特色资源优势,根据《鹤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鹤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丰富业态为突破,不断培育文旅精品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各县区(功能区)文旅发展各有特色、美美与共,“诗画鹤壁·封神之地”城市品牌吸引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发展新业态对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宽绿色发展路径,瞄准康养旅游产业。目前,我市已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等百个省级以上文旅品牌,形成“景区+度假区+康养示范村”联动发展、山村康养连片开发模式,有效带动全域旅游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此外,辛村遗址、浚县古城、黎阳仓遗址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数字化重点展示项目,形成春有樱花节、夏有音乐诗歌会、秋有文博会、冬有民俗文化节的常态化节会格局,已创成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品牌资源优势,都将为我市繁荣发展优秀文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提供动能。我市还组建了鹤壁文旅达人团(鹤壁城市推介官),促进鹤壁文旅对外宣传形象不断提升,对外交往交融不断加强,让“鹤壁文旅”走得更远。
记者:全国两会、全市两会,以及2024年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会议的召开,让鹤壁文化旅游业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定位,今后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繁荣发展优秀文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逯永红:鲜明的政策导向让我们产生了强烈共鸣和实践动力。当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在蝶变重生,逐步告别传统发展方式,加速迎来以创意创新为驱动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把握新形势,展现新作为,持续推动鹤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出沉浸式、互动式旅游业态,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
打造高能级文旅龙头项目。加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力度,打造高能级、差异化特色旅游示范品牌,提升完善A级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体系和“快进慢游深体验”服务体系。
推动康养产业品牌化发展。提升太行山“北斗七星”康养旅游、西部山区康养旅游品质,以新的旅游消费品牌助推和美乡村“1060”工程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和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新产品,创建多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加强考古研究和管理,重点推进辛村考古和豫北文物整理基地项目,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及活化利用力度,开展重点工程相关文物勘探工作,完成市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打造特色展览,创新宣传鹤壁历史文化。深入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组织开展非遗技能大赛,打造非遗街区,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继续实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鹤壁实践模式,创新开发一批“鹤壁好礼”、非遗活态传承等文创产品。
精心打造特色产业链条。突出深体验、夜经济、可重复,引进优秀团队,创作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深刻的经典演艺作品,创作大型沉浸式实景演绎项目,推出一批文旅演艺精品节目。依托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试点县等,形成红色游、研学游、休闲游、美食游、沉浸式演艺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大力塑造“诗画鹤壁·封神之地”品牌。构建品牌识别体系,培育封神、《诗经》、樱花等主题文化IP,打造“封神IP+”互动体验场景,将“封神”传奇故事、商周文化与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相结合,推出主题旅游线路,重点提升“朝歌夜宴”“大商朝歌”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品质,让历史风华与现代活力相得益彰。持续开展品牌主题宣传推介,举办节庆主题活动,提升鹤壁文旅新媒体矩阵传播效能。积极开拓周边市场,针对重点客源地,推出文旅优惠政策,邀请周边地市、合作友好地市新媒体达人等赴鹤采风,壮大鹤壁文旅营销“推广圈”,着力实施“引客入鹤”计划。
记者: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惠民生、增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今年我市将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逯永红: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重点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行动、服务效能提质行动。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转型升级,组织开展2024年度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推进全民阅读和艺术普及。依托各级文化馆、美术馆,办好“市民夜校”。探索开展“咱村有戏”活动,办好“田间地头的戏曲擂台赛”。新建一批乡村文化合作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新建、改建、共享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商圈文化空间”等新型空间形态,争创一批示范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城市“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打造公共文化品牌。创新“线上+线下”“乡村+城市”展演机制,在全市开展以“新征程、豫出彩”为主题的第三届“惠民文化节”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芝麻官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活化。推出文艺精品,打造豫剧牛派艺术IP,梳理出版牛派艺术经典作品,培养牛派艺术新星。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全市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产品升级,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这也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接下来,我市将推出哪些举措,让科技更好促进文旅融合?
逯永红:文旅产业具有规模庞大、场景丰富、直达民众等特点,为新兴技术在人民生活中落地应用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空间。我们将充分依托网络和新技术资源,全方位推动各文化要素深度融合、多元化空间服务拓展、传统文化服务的转型发展等,让科技为“诗和远方”加分。
打造数字文旅新基建。加快建设景区5G网络、物联网、智能导游等基础设施,推进旅游设施智能化改造,重点依托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打造一批沉浸式智慧文旅体验新空间。
培育数字文旅新场景。深化与科技企业在网络文旅产品、文旅数字人、数字文旅场景等方面的合作,拓宽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推进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云建设,打响“文化豫约”品牌,完善“订活动、看演出、逛场馆、淘文创、赏非遗、读好书、学才艺、组社团、云配送”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核心功能,拓展数字文旅体验新空间。
发展数字文旅新消费。创新“网络体验+文旅消费”新模式,发展元宇宙、云旅游、云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
记者:面对“新”的征程、“变”的局面、“稳”的要求、“拼”的态势、“高”的标准,必须强化“拼”的意识、拿出“拼”的劲头,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今年年初以来,市文广旅局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逯永红:今年年初以来,市文广旅局聚焦重点文旅项目,放大自身资源优势,做好“三篇文章”,让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强劲、活力更充足。
做好“融”文章。抢抓春节、元宵节、春季旅游消费旺季,坚持文旅融合,持续丰富市场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做好“民俗+”“赏花+”文章,激发消费潜能。浚县正月古庙会、淇县“封神”主题系列文旅活动、淇滨区国潮音乐节、山城区红色文旅之旅、鹤山区三国文化主题活动,以及踏青赏花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做好“新”文章。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大文旅新业态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引进优质文旅项目,推动涉及特色农旅、休闲运动、红色研学、田园康养等方面的项目加速建设。优化产品供给,丰富冰雪运动、休闲露营、生态采摘等四季产品和全时段体验,用好夜间特色街区资源,开展夜间演艺、国风集市等消费场景。
做好“推”文章。开展全媒体宣传系列活动,拍摄制作短视频,设计制作宣传海报,结合景区、街区等文旅活动,推出文旅图片日历、视频日历、直播等线上宣传作品。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合作,组织开展浪漫樱花季、踏青游线路等春季文旅活动主题推介会,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拍摄“鹤城春趣处”系列精品短视频,发布文旅惠民政策,持续放大“诗画鹤壁·封神之地”城市品牌影响力。
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是群众所盼、职责所系、发展所需。我们将切实当好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主力军、文旅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者,奋力开创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作出更多贡献。(本报记者王玉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