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者说
淇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鹤壁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姚永军:
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鹤壁高新区)锐意进取,创新企业发展服务模式,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积极实施创新平台倍增、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集聚“三大工程”,逐步形成以尼龙新材料、生物制造、现代食品、纺织服装等为主导的“两新两优”产业格局。
目前,鹤壁高新区不断加强辖区内龙头企业建设,助推中维化纤与中科院化学所、东华大学、中原工学院等建立产学研平台,建设3个省级创新平台,其生产的尼龙66超细旦工业丝、尼龙66工业短纤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飞天生物与中科院天工所马延和所长、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开展合作,成功建设“河南省功能性稀少糖中试基地”,走出了一条具有飞天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与科技前沿的技术资源战略合作,推动世界领先的高端代糖、新型替代蛋白生物技术在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落地转化,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基础。
河南省现代农业与未来食品研究会理事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黄继红:
加大创新力度
提升产业链规模能级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飞天生物重点打造了小麦绿色食品全产业链,联合中科院天工所马延和团队、浙江工业大学郑裕国院士团队、河南大学黄继红教授团队开发了小麦功能糖、小麦食用酒精、小麦植物肉、小麦蛋白肽、小麦葡萄糖、小麦结晶果糖、小麦阿洛酮糖等高附加值产品,使小麦实现了25倍到30倍的增值空间。
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产、学、研、用等各个方面联合起来,共同打通各个链条的制约因素,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中走出来,让创新科技真正赋能产业发展。建议飞天生物下一步在研发、智能、集聚发展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高标准建设国家合成生物创新中心鹤壁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加速培育代糖、代蛋白、医药中间体等生物科技产业集群,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提升产业链规模能级,争取打造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和未来食品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