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财经_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创新打造三级夜校 点亮群众夜生活

(上接第一版)

为保障“青春π夜校”的顺利运行,淇县成立了夜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研组、宣传组、后勤组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每一场活动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共开设12个大类20余门课程,培训学员850余人次。

“青春π夜校”正在变成市民充电与放松的温馨“绿洲”,吸引大家爱上学习这种“高品质的休闲”,错峰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在朝歌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分校,市民陈丽丽刚刚在视频课上完成了拍摄、剪辑的作品。“我特别喜欢视频剪辑,很高兴能向专业老师请教,用学到的知识把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陈丽丽说。

“青春π夜校”自开办以来,受到了各级群众的认可,场场爆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青春π夜校’,说明了市民对公共文化的需求很大。”淇县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亮表示,“青春π夜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更成为淇县公共文化领域的一大亮点。

创新县、乡、村三级夜校模式,以县级层面为主,逐步向乡、村级延伸

在桥盟街道董桥村文化活动中心院内,灯光璀璨、音乐悠扬,村民踊跃参加由“青春π夜校”组织的广场舞培训。随着“青春π夜校”村级分校的开设,淇县打破了夜校只在县城里开设的局限,辐射范围更广。

当前,夜校正在全国各地火热开办,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淇县创新了县、乡、村三级夜校模式,以县级层面为主,逐步向乡、村级延伸,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捷。该县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地点选择上均结合具体情况,兼顾了年轻人对时尚性和实用性的双重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更贴合群众需求的培训活动,更丰富多元,也更符合潮流。

县级夜校以县文化馆为主阵地,结合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非遗传习所、文化合作社、商业空间等开展培训活动。乡级夜校以乡镇(街道)文化站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合作社等空间开展培训。村级夜校以村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村史馆、文化广场为主阵地开展培训。全县各分校设置“青春π夜校”统一的形象标志,做到县、乡、村三级夜校统一形象、统一管理,各乡、村级师资由县级统一培训和调配。

“青春π夜校”不再是城市的专属,农村一样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夜校的灯光就会准时亮起,照亮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乡村群众追求知识的道路。“夜校的开办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让夜晚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桥盟街道董桥村村民葛瑞芹高兴地说。

线上线下双平台,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今晚课程是戏曲,时间是晚8点至9点半,地点是戏曲文化合作社。”一到晚上,“青春π夜校”的专属微信群就热闹起来,授课老师还在群里提醒大家上课的时间和地点。

该县打破了以往在县文化馆统一授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选取商业街区的书店、花店、茶馆等作为校址,将上课时间安排在晚8点至9点半,方便群众根据时间、地点选择课程,形成“政府+社会力量”联动培训机制,让文化艺术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

不少市民利用“淇县文化馆线上活动预约平台”进行线上报名,线下参与学习。在“淇县公共文化云”数字平台上,该县还开通线上“青春π夜校”课程,市民可以通过直播、在线学习等方式,学习乐器、茶艺、书法等课程。

“我没有报上名,可以学习吗?”“我们有线上直播的。”市民董丽的咨询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在进行线下教学的同时,有的老师还开通了线上直播,让没有报上名的学员通过网络学习,扩大了夜校的服务范围。晚上的书法课,书法老师开通了线上直播,直播间300多人参加了学习。老师一边指导现场的学生基本书法知识,一边同直播间的学员互动。

淇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庆军告诉记者,“青春π夜校”的开办,解决了公共文化发展不均衡、乡村振兴人才短缺、分层定向艺术普及、文艺人才社会就业等问题,文化的光芒照亮了县、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更多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青春π夜校”犹如文化加油站,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点亮县、乡、村文化的新篇章,引领着全民艺术普及的风潮。

2024-05-30 1 1 04 鹤壁日报 content_7682.html 1 创新打造三级夜校 点亮群众夜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