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争辉在鹤壁考区检查指导高考组考工作时指出
- 河南永优种业对“百农8399”现场测产成绩亮眼,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早熟和抗倒伏性,且稳定性好
- 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打造具有妇联特色的绿色家庭工作品牌
- 海格龙升公司年产3万吨溴系列新材料产品项目
- 我市首座装配式大型公共建筑“钢铁”图书馆项目
山城“新”景 “质”地有声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报首席记者 常凯 范鑫
记者 张婷媛
扬起科创之帆,合成生物产业开拓行业“新海洋”;顺应行业潮流,电子电器产业话语权与日俱增;释放“智造+智核”耦合优势,传统制造焕新又提质;从空气里淘金,中原气谷蓄势待发……产业之新、动能之新,让新山城焕发新活力。
日前,记者走进山城区,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里感受生物科技产业的蓬勃兴起,在一座座智能车间内体验机器换人的绿色高效,从项目腾笼换鸟、迭代升级中探寻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路径,一幕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场景,让老城区的新活力跃然纸上。
地点:新拓洋生物工程
有限公司
他,走路很快。和他的脚步一样快的,还有他的语速和敏捷的思维。
脱下实验室的白大褂,再换上进入生产线的工作服和安全帽,在换装这短短30秒内,他还和自己的科研团队交流了3项实验数据。
他叫刘宁宇,是新拓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
“高”在哪?
“高”在他所在的平台。他是河南投资集团和江南大学联合培养的在站博士后,所在的流动站导师是江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
“高”还表现在他于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他工作的空间是“两点一线”,从中试基地的实验室到产品的生产线,一次次的往复中,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也实现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再进入到“大市场”的转变。
“维生素K2的作用是‘引钙入骨、助钙成骨’。”刘宁宇在新拓洋实现的科研成果转化之一就是将维生素K2实现产业化。
“维生素K2市场前景广阔,做科研要和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价值。”刘宁宇潜心研究的方向很实在,就是把实验成果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产品。
如果说刘宁宇的故事是新拓洋的创新因子之一,那么,新拓洋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朋友圈”则汇聚成了创新的潮流:与中国科学院、江南大学、郑州大学等多家顶尖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搭建高层次合作研发平台,尤其与中国科学院天工所的合作,双方联合成立了维生素体外合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并共同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正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从基因构建、项目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的合作,山城区在布局合成生物领域时才有了更多的储备人才、有了更强的产品矩阵,也注入了更多的创新资源。
画外音: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背靠”河南生物产业集团,依靠持续的创新驱动,新拓洋打通了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山城区则打通了生物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正在山城区这片热土上呼之欲出。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