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四季青文博园红旗渠精神馆全景展示红旗渠修建故事

一钎一锤一双手 创造1500公里人间奇迹

本报讯 (记者 郭红艳 杨诗捷)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6月5日,记者踏足四季青文博园红旗渠精神馆,通过观赏历史照片、凝视实物工具、品味资料影像等,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红旗渠建设历程。

一踏入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饱含历史厚重感的照片、图表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它们共同绘制出红旗渠修建的宏大背景、艰难过程和深远影响。那些昔日岁月里的拼搏与坚持,如今在这里得以永恒铭记。

实物展出区域则陈列着当年修建红旗渠时所使用的铁锤、钢钎、土筐等工具,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不少参观者在此驻足,亲自尝试使用这些工具,感受着当年林县人民的艰辛与坚韧。“这些工具看着不大,掂着可沉。我还试着用铁锤敲了几下,手臂都麻了。林县人民当初用这样的铁锤一锤一锤敲了整整十年,难以想象修建过程是多么的艰辛。”来此参观的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奇无比感慨。

一张张黑白照片,定格了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瞬间;一件件生锈的工具,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修建过程。它们共同诉说着红旗渠的传奇故事,让人深感震撼与敬佩。

展馆采用空间展示、实物展出、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讲述了红旗渠“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五个篇章的情景故事,为参观者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的效果与氛围。

在参观过程中,许多观众被深深打动,纷纷发出疑问:“如果穿越回1960年的林县,我们会看到怎样一番震撼人心的场景?”鹤壁四季青集团董事长李东顺作为现场讲解员,动情地回答:“你将目睹一个感天动地的伟大工程和一群英勇无畏的建设者。你将看到10万林县人民在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上奋力开凿岩石,用双手和汗水削平山头、开凿隧洞、架设渡槽。他们依靠人力挖掘、肩挑背扛,最终建成了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红旗渠,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的吃水难题。”

李东顺介绍,红旗渠的建设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承载着林县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林县人民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激励无数后人迎难而上、奋勇争先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他都深深感动于林县人民的艰苦奋斗,深受红旗渠精神的激励和鼓舞。无论他遇到什么困难挫折,从不言败、从不服输、从不退缩,因为他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有修建红旗渠的那股劲头,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和恒久的努力,就永远不会被挫折打败,勇敢地走下去,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今天参观红旗渠精神馆,我深受触动,感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前进的动力。”曹新奇表示,“我真诚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亲身感受红旗渠的历史厚重和红旗渠精神的澎湃力量,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红旗渠精神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精神、激发斗志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深刻体会到林县人民的英勇与智慧,感受到红旗渠精神的永恒魅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李东顺说。

2024-06-07 四季青文博园红旗渠精神馆全景展示红旗渠修建故事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8164.html 1 一钎一锤一双手 创造1500公里人间奇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