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晖到基层联系点参加党纪学习教育 学习交流时强调
- 淇滨区高标准推进城市环境提升
- 林鸿嘉调研督导交通体系建设工作时强调
- 市关工委持续打造“五老”红色教育润童心品牌
- 尚欣在十有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 市标准化发展服务中心
- 王强调研盘石头水库防汛备汛情况时要求
- 四季青文博园豫北战役纪念馆记录峥嵘岁月
- 淇县完成2024年飞播造林任务
绘就绿色宜居的大美画卷
□本报记者 王峥
淇滨区聚焦推进北方美丽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活环境需求为核心任务,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形象品位,着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前已建成绿地1706公顷,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6.1%、48.9%,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功能完善的幸福和谐新淇滨已然形成。
打造复合型公园,建设多彩林荫路
“出门见绿”“移步进园”“处处有景”,如今的淇滨区,绿地不断扩容,颜值持续提升。
结合规划建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淇滨区新建改建街头游园、小微绿地89个。将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等有机结合,打造“居有荫、行有荫、游有荫”的林荫网络空间。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对老旧绿地进行适幼化改造升级,实施“公园+文化”“公园+运动”“公园+科普”“公园+淇河书屋”建设,提升桃园公园、淇水乐园等公园游园品质,设置滑梯、秋千、攀爬架等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的绿色公共空间。
淇滨区在建设林荫道路时,注重美化彩化景观。选择落叶与常绿、彩叶与常绿等两种及以上树种进行搭配,实现“春赏樱,夏乘荫,秋观叶,冬享阳”。同时对27条道路与24个转盘、渠化岛、街角的园林景观进行美化彩化提升,给广大市民带来赏心悦目的出行体验。
绿化管护智能化,拓展绿化新空间
淇滨区持续创新管理模式和绿化理念,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富创意的城区绿化景观群。
智慧赋能,高效治绿——坚持“科学管护”“节约型园林”理念,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定期开展绿化普查,建立台账、及时交办、限期整改,实现城市绿化智慧化监管。大力推进“智慧园林”建设,以桃园公园为试点,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展示园区环境各项指标状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养护成本、优化园区环境。
创意绿化,拓展空间——将美化、彩化元素融入城市立体空间,推动绿化从“平面”走向“立体”,对芝麻官游园等公园廊架、会展中心广场坡面、南海路高速高铁涵洞、淇水诗苑岸坡等区域实施立体绿化,建成一批以墙体绿化、廊栏绿化、护坡绿化为特色的立体绿化精品点位。
保护古树名木,赓续“历史文脉”
古树名木是见证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变迁的“活化石”。
淇滨区将推动古树名木复壮作为守护延续“历史文脉”的重点,将其融入城区环境提升工作中。
制定《淇滨区城区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一树一策”制定保护复壮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安装墒情监测设备、监控设备,实时感知土壤环境、树木状态,精准化实施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措施,确保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到位。同时加强对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的日常巡护,目前淇滨区建成区内的7棵古树、1棵后备资源树木均得到有效保护。
强化宣传督查考评,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淇滨区的公园游园广场、道路5G智慧合杆、灯箱式路名牌上,沿街商铺、宾馆、银行的电子屏里,都看得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相关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群众知晓率、支持率,淇滨区持续拓展宣传载体平台,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同时,淇滨区依托“铁脚板”徒步巡查,实行“马路上办、马上就办”工作机制,开展“踩踏小径专项整治”“外来物种的预防及清除”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按照“高标准、精细化、常态化”工作原则,加大日常绿化管护力度,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绿地精细化管理,推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淇滨区园林绿化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推进全域绿化、全城彩化、立体绿化,通过打造精品点位提升公园游园品位,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提升园林景观品质,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贡献,为城市环境持续提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