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 宝山经开区
- 我市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打造人才引育“经开模式” 激活“人才引擎”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原昆鹏 通讯员 黄源
“作为技术人员,我最看重的是好的研发环境和发展空间。开发区的人才服务贴心、高效,让我非常感动。入驻开发区初期,很多东西都一知半解,像如何办理手续、人才项目申报等,开发区人才办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并开辟绿色通道,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6月12日,河南梦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小青说。
今年年初以来,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聚焦产才融合,打造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奋力开创“以产聚才、以产兴才、产才互动”生动局面,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高位推动,健全人才工作体系
“开发区人才服务工作细致暖心,生活方面有专属购车优惠、鹤壁景区免费游等服务,交友交际方面有人才沙龙、聚餐、联谊等,满足了各类人才的多种需求。”鹤壁天淇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炳欣说。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制定《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2024年人才工作要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方案》《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明晰职责、细化分工,建立“议事决策、沟通反馈、落实督导”长效机制。同时,建强人才服务体系,动态调整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1名优秀人才,抽调人员组建人才服务专员专班,依托334名企业服务管家“一对一”包联361家企业,构建区党工委统一领导的“干部+专员+管家”人才服务体系,形成诉求响应、限时办理、回访反馈的全周期服务工作闭环。
改革赋能,释放人才引育活力
在今年5月举办的开发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中,郑州大学博士陈彭勃带领团队荣获一等奖。“这次团队带来的‘新型混合气体的气密性检测’项目荣获一等奖,不仅有效评估了项目技术的性能,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开发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开放的人才支持政策、完善的产业配套服务,这对我们团队非常有吸引力,让我们更加期待项目成果能够在开发区落地孵化。”陈彭勃说。
为深化人才服务改革,开发区深化“管委+公司+产业研究院”模式,成立产业发展公司、科技创新服务公司,通过市场化机制开展“双招双引”,专业化运营“双创孵化”平台,形成“人才+项目+平台+服务”的全链条、全周期人才“引育留用”市场化服务模式。
在拓宽人才项目招引途径方面,开发区柔性引进产业智库团队86人、挂职博士6人、科技特派员14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19人。今年5月,开发区举办了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变“相马”为“赛马”,汇聚市内外18个创新创业新项目,通过以赛选才、以赛引才,拓宽人才招引途径。
开发区还探索多元投入机制,制定《开发区人才认定目录和人才精准政策包》《关于支持科创金融发展的意见》,与邮储银行签约“科技贷”协议,发放科创奖励、人才补贴137.5万元,助力梦云科技等企业“零成本”贷款900万元,引导经开电子产业发展基金等4支总规模42.5亿元的基金向人才项目赋能。同时,大力推广天海自主认定评价模式,建立技能自主评价梯次培育台账,1月至5月,指导煤化机械、通用电子等5家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新增自主评价技能人才995人。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