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尚欣参加全市重点农贸市场专项调研互学活动时强调
- 山城区大力实施城市设施提升行动
- 四季青文博园开展民俗老物件巡游活动
黝黑汉子和他的“黄金”种子
(上接第一版)
5个小麦品种审定证书的取得,也让董本波从一位小麦肤色的年轻农人,变成了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这5个沉甸甸的小麦品种,在董本波心中,堪比黄金。
他是冒土气的 “老把式”,也是新时代的“兴农人”
小小一粒种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增产增收,事关百姓生活品质提升。
董本波踏入种子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多年来,董本波心无旁骛地发展种子事业,贡献着“新农人”的力量,也实现了“兴农人”的价值。
近年来,提单产,成为粮食增产的重心。我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也是小麦的制种大省。作为一家种业公司的掌门人,董本波更是深谙种业发展的重要性。
“提单产”三个字,董本波始终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小麦种子是关键密码。
“在优质的前提下实现高产,在高产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这是我的追求和目标。”长期跟土地打交道的董本波,浑身冒土气,但他说这句话时接着地气,言语掷地有声。
董本波在小麦单产提升上确实一点不含糊,在他的高产攻关田内,代繁的小麦品种纷纷实现了预期目标:2013年,代繁的“周麦27号”,百亩方平均亩产754.8公斤;2014年,代繁的“周麦26号”,百亩方平均单产761.9公斤;2019年,代繁的“郑麦618”,平均亩产808.63公斤;他自己研发出的“春晓196”在今年更是实现了平均单产856.2公斤的傲人成绩。
而最令人兴奋的是他代繁的“艾麦180”,经实打验收,单产912.6公斤!截至6月6日,创下了今年全国冬小麦单产新高。
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董本波说:“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缺一不可!”
好地好打粮。“作为攻关田,对土壤改良肯定是第一步,让土地‘升级’才有增产增收的底气。”董本波说,“筛选好品种最关键!抓住种子‘芯片’,方能夺高产;而发挥良种高产潜力,又需要农技配合。”
董本波对待田里的麦子格外细致,从种子包衣进行种植开始,一直到麦种归仓,中间管理的各个环节,他会根据实际情况,精准到天。“再加上土地深耕深翻、宽幅匀播、镇压保墒、滴灌喷灌、水肥一体、统防统治、一喷三防、机收减损等技术,测产地块小麦亩产也能高出其他地块平均水平的10%以上。”董本波说。
在增产增收上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经验,董本波没有掖着藏着。他一边育种,一边摸索总结出一套统一供应种源、统一播期播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统一高价回收种的“六统一”助农富农新模式。
“增产增收是农民的希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有好办法就应该让更多的人享用到!”
选好一粒种,丰收有底气。从20多岁和种业结缘,到如今黝黑的中年,育出的种子、提升的产量,在董本波心里不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
临近采访结束,董本波说,这两天他们正在对收上来的麦种进行熏仓管理,预计到7月15日,就得开始对种子进行精选加工包装,为秋季供种做好准备。“我闲不下来,因为麦田两头,一头关系着丰产丰收、粮食安全,一头关系着百姓餐桌的一粥一饭。”
记者手记:
每次见到董本波,都是在他的高产攻关田里。
第一次是6月初。在“艾麦180”百亩丰产方实打验收测产现场,记者和董本波一起见证了今年全国冬小麦单产新高的诞生。彼时,田里长长的麦穗挺着浓密的麦芒,它们直挺挺、密匝匝、齐展展、沉甸甸的长势和气度,显得格外与众不同,有如威武雄壮的大军方阵一样。第二次是这次采访。田间的玉米苗正在拔节生长,让人感受着大地和种子之间的神奇与生机。
在广袤的田野中,有不少育种人活跃在一线。董本波作为其中的一员,谈不上多么传奇,他只是在一望无际、金子般的麦田中,一路辛苦,一路耕耘,在30多年的坚守中,黝黑的肤色成了他的“徽章”,也让他见证着耕耘与收获,见证着风吹麦浪时丰收的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
“小麦育种繁育是我们的优势,玉米育种起步晚,但我也得做!”董本波说,无论是一株株麦子,还是一株株玉米,值得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洒在沃野里,只为培育出优质的种业“芯片”。诚然,育种这条路,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和使命,方可看得见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