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红色物业”创建为抓手 实现服务精细化品质化提升
□本报记者 马飞
“自从我们小区安装了充电桩车棚以后,给电动自行车充电非常方便,小区里飞线充电的现象没有了,在这里住着更放心、更舒心了。”8月29日,淇滨区泰山路街道东方世纪城小区居民宋先生高兴地说。
物业管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社会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聚焦群众诉求,借鉴先进做法,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导向,以“红色物业”创建为抓手,全方位统筹、大力度推进、多举措发力,做强服务、做优行业,实现了物业服务精细化品质化提升,探索出一条符合鹤壁实际的物业服务新模式。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把物业管理提升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成立进一步深化物业管理工作专班,建立五级物业管理体制,与现有网格模式充分套合,织密党组织主导下的社区治理网络,构建五级“红色物业”组织架构,实现物业服务党组织全覆盖。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淇滨区成立全市首个物业行业联合党委,街道和社区牵头成立“红色物业联盟”,通过“单独建”“联合建”“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提升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工作覆盖,逐步构建起党组织统一领导、行业组织自律发展、多方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在淇滨区泰山路街道阳光家天下小区,物业经理李娟向记者介绍,小区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不断推进智慧安防建设,公共区域高空瞭望系统、高空抛物摄像机、周界防范摄像机、消防通道占用摄像机的联合应用,不仅使小区管理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停车秩序、环境卫生等都得到明显提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物业服务理念转变,让居民在享受服务中看到质的变化。通过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于一体的“家门口”党群服务驿站,建立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网格单位等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大事小事一块儿说一起办”,及时解决居民难题,有效提升了居民满意度。
为推进物业服务考核制度化、标准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定物业管理星级评定考核办法,围绕环境卫生、安全等六大类物业服务管理职能,组织业主委员、物业企业、业主代表对物业企业服务情况进行“百分制”测评,对群众满意度高、服务质量优的物业企业大力宣传,对连续排名靠后的物业企业约谈通报,以管理成效“亮、赛、比”倒逼物业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快建设高水平物业服务队伍,全域推行‘红色物业’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委员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监管效力,提升服务水平,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