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鸿嘉调研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
- 尚欣在创文工作专题推进会上强调
- 2024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 市科技馆联合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示范区:智慧城区 智慧生活
□本报记者 靖桂宇
“税务智能微厅就在我们公司附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办事很方便。”9月20日,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聆海御园社区办事的财务人员王果说。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拓展公共服务时空边界,积极开展线上服务和管理,促进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深度融合,让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成果广泛应用于生活,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和群众生活便利度。
智慧政务进社区,居民办事更舒心。示范区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以智慧智能为支撑,将社保服务、户籍管理、生活缴费等相关职能下沉社区,实现了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进社区、进小区,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基本政务服务。聆海御园社区、博文社区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引入公安、税务、工商、政务、不动产、社保等部门23台智能审批自助终端,让群众不出社区、不出小区、不用排队,就可以办理各类便民服务事项。
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将不动产权证书制证发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智能审批、公安部门户籍暂住证打印、驾驶证补证制证、身份证拍照上传等职能进行整合,可为居民、企业提供343项政务查询、1741项政务审批申报等服务,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办、就近办、智能办、不见面办”。实施服务零距离、申请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存档零纸件的“四零”智能服务,不见面、不求人、不折腾、不打烊的“四不”模式,智能办、志愿办、容缺办、精准办的“四办”方法。
智慧警务护平安,居民生活更安心。示范区以打造“最安全示范区”为目标,推动公共安全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了2个标准化警务站、1个大型活动安保系统、17所智慧学校、18个智慧安防小区、5个智能村居。
示范区依托视频监控和信息应用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建立集视频调度、情报研判、人车识别、科学布防、精准打击、高效处置为一体的指挥体系,目前已接入小区监控700余路。“无人警局”实现了24小时对外开放,群众随时可自助办理户籍、流动人口及交通违法行为查询、缴费等业务,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智慧站亭显民生,居民出行更暖心。示范区以绿色出行、文明出行为目标,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全域推进“公交进港湾”,分批实现公交线路覆盖厂区、覆盖所有小区、覆盖所有道路的目标,已高标准建设21座智慧公交站亭,为群众安全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示范区试点建设智慧公交站亭,以市公交调度系统为支撑,实时获取车辆运行数据,实现车辆实时到站预报、即时信息快捷发布、移动智能实时监控等各类服务功能,为居民安全出行提供便利。公交站亭的显示屏除了为乘客提供天气预报、政府公告等服务信息外,还能利用无线通信和数字视音频压缩技术,实时监控公交站亭周边环境、车辆进站秩序、治安等状况,提高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公交站亭还可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将城市创建、扫黄打非、志愿服务、营商环境、旅游景点等各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成为展示城区形象的有效窗口。
智慧停车新服务,居民生活更贴心。为有效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示范区在壹号网格试点建设“光储充洗”智慧停车场。该停车场建有新能源光伏充电车位22个,棚顶安装光伏发电板,既能遮阳挡雨,又能制造清洁电能。除了满足汽车充电、洗车机、休憩吧使用外,剩余电量还能出售增加网格经济收入。该停车场在满足停车充电的同时,还配备了无人洗车机器人,车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洗车模式。洗车的水循环系统,可实现85%用水回收再利用,具有便民、智能、环保多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