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 多彩鹤壁向美而行,赏秋催热文旅市场
- 开发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实现新突破
- 我市开展2024年内部审计工作专项质量检查
- 淇县卫都街道黑龙庄村
- 示范区淇河书屋繁花里站
淇县卫都街道黑龙庄村
红薯喜获丰收 延伸产业链条
本报讯 (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刘霖瑜)智慧日光温室大棚里,红薯种苗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田间地头,农民们喜迎丰收,收获着成熟的红薯。加工区内,一车车红薯正被加工成淀粉,机器轰鸣,运转不停。与此同时,在建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里,新机器正在安装调试,投产后能生产冰红薯等多样化食品,为村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秋时节,淇县卫都街道黑龙庄村迎来了红薯丰收季的繁荣景象。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庄,在淇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正经历一场由红薯产业引领的“甜蜜”变革,逐步成为豫北地区红薯产业的新高地。
10月28日,黑龙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关保介绍,该村依托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实验项目,投资840万元,利用党建优势和土地资源,采取“党建引领、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原则,打造了区域化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本村发展,还辐射到了周边的大洼村、小洼村、红卫村等7个村庄,共同发展红薯产业。黑龙庄村一期投资190万元建设的智慧日光温室大棚已经投用,这些大棚不仅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淇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的协助下,投资210万元的产品展示、直播带货、电商服务中心也已基本建成,为红薯的销售提供了新渠道。当前,二期投资370万元的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和红薯窖正在建设。这个1500平方米的车间和1800立方米的红薯窖能储存2000吨红薯,能生产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冰红薯等,可极大提升红薯的附加值,延伸红薯产业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