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鹤壁种子,中!

——从“浚单168”亮相进博会看市农科院的铸“芯”之路

□本报首席记者 李觊

11月6日,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浚单168”玉米品种亮相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受到广泛关注,并与中法合资企业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签下协议,这次“牵手”让鹤壁种子有了国际范儿。

为何“浚单168”可以登上进博会的舞台?其丰产性好、抗性强、结实性好、角质多、容重高,且适合密植播种的独特优势是硬实力。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对“浚单168”具备成为大品种潜质的肯定,让鹤壁种子有了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底气。

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向黄淮海地区这一新崛起的明星品种抛出了橄榄枝,让“浚单168”有了将市场拓展到东北、西北等更广阔区域的可能。

此次签约对市农科院乃至我市种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外种业科企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科企强强联合推动玉米产业发展的一大举措,吸引了新华网、《农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

“浚单168”的成功只是市农科院向“芯”而行的一个缩影。

鹤壁种子,为啥中?为啥能不断延续“浚单”系列在黄淮海地区创下的卓越“战绩”?这要得益于市农科院多年来在新品种培育上,中!在粮食单产提升上,中!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中!11月13日,记者走进市农科院,就近年来鹤壁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访。

10个!大品种、好品种不断涌现

2024年,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种子名单上,再次增加了10个“国字号”“省字号”名片,总数达到了53个。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夯实种质资源根基,打造硬核农业“芯片”,是一代代农科人必须牢牢坚守的初心。

在加快培育和发展种业新质生产力上,农科人一走就是50年。

“每年玉米自交系数以万计的组合,像拍电影似的在我们的脑袋里转来转去,通过一次次南繁北育,一次次调整重组,挑选出性状表现好的,再继续多点试种,参加省或国家的审定,整个过程既烧脑又费力。”作为“浚单168”高产攻关课题组负责人的常建智说,新品种培育必须全流程百分百一次性通关,但凡有一处关卡没过,就得推倒重来……

在漫长的育种过程中,虽会遇到种种挫折,但在常建智看来,失败的背后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给他所在团队一点光亮,一丝指引。或许,育种人的乐观精神就在于此。

正是在这种乐观与坚持中,市农科院这两年新品种培育捷报频传。

——“浚单138”“浚单678”“浚糯313”等12个新品种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

——6个农作物新品种实现成果转化,其中玉米品种“浚单138”“浚单168”“浚单888”三个品种协议转让接连创下单品种转化金额新高;

(下转第四版)

2024-11-14 ——从“浚单168”亮相进博会看市农科院的铸“芯”之路 1 1 01 鹤壁日报 content_15887.html 1 鹤壁种子,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