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思想共鸣 汇聚奋进力量
□本报记者 王峥
思想传递时代之声,理论照亮前行之路。
今年年初以来,一股股思想的暖流热烈涌动在鹤城大地。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基层,今年1月,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市社科联联合市文明办成立了市社科理论志愿宣讲团,开展“淇水讲坛·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系列志愿宣讲活动,打造了一批有深度、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理论宣讲精品课程,累计开展宣讲168场,受众8500余人,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全市各个角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突出典型 擦亮品牌
使宣讲有亮点、有特色
今年7月,鹤壁市“淇水讲坛·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被评为省级示范宣讲品牌。在全省社科联系统百姓宣讲员培训会上,市社科联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打造宣讲品牌。“淇水讲坛·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以鹤壁母亲河“淇水”为名,以“淇河文化”为宣讲特色亮点,以市社科理论志愿宣讲团为宣讲主力,结合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面向全市28个重点社区(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打造能讲、会讲、善讲的宣讲品牌。
发挥示范引领。市社科联副主席王志强担任宣讲团团长,全年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27场,实现重点实践站全覆盖,引领宣讲团成员积极投身基层宣讲。“王志强团长用接地气的语言传达了党的方针政策,群众喜欢听、愿意听、能听懂,大家受益匪浅。”鹤山区建安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俊茹说。
规范统一形象。宣讲团设计了宣讲统一标识、宣讲幻灯片、宣讲师个人介绍模板及志愿宣讲服装,提高了宣讲品牌的辨识度和规范性。
精心谋划 整合资源
让宣讲接地气、有生气
“每次宣讲完观众都报以热烈掌声,其中在一个社区宣讲结束后,社区党支部邀请我参加社区党员集体活动,作为领誓人和他们重温入党誓词。”宣讲团成员赵立华表示。
创载体。市社科联、市文明办紧密配合,将宣讲队伍拉到基层一线,依托全市重点社区(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宣讲,通过让老百姓聆听百姓故事,把党的政策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地方话和贴心话,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推动文明新风在社区落地生根。
强保障。市社科联、市文明办联合印发《2024年鹤壁市社科理论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工作方案》,在主题策划、组织协调、人员选配、活动宣讲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理论宣讲工作开展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的支持力度,在宣讲队伍的组建、培训、宣讲及学习材料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落实志愿宣讲经费补贴,确保理论宣讲落实见效。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