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直各部门引发热烈反响
- “好大姐·家事我来调”文明实践项目
- 鹤山区姬家山乡高洞沟村
- 淇滨区金山街道许沟村
发挥巾帼力量 助力乡风文明
本报讯 (记者 王峥)培育“好大姐”1856人,义务调解工作覆盖全县478个村(社区),排查化解家事矛盾纠纷210起……“好大姐·家事我来调”文明实践项目为浚县文明乡风培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该项目由浚县妇女联合会于2022年6月创建实施,通过将农村懂法律、经验多、会调解的巾帼志愿者组织起来,组建478支“好大姐”义务调解队,采用专业“育”、用情“调”、用法“化”工作法,积极开展“家事我来调”志愿服务活动,用心用情做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
专业“育”出新能力。“好大姐”们积极参加县妇联组织的妇女权益保护、家庭关系处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实现了11个镇(街道)、478个村(社区)“好大姐”培训全覆盖,打造了一支支专业的家事调解队伍。同时,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也不断增强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
用情“调”出新和谐。上门调解、分头调解、干部联调是“好大姐”们调解常用的方式。黎阳街道“好大姐”——王大姐和桑大姐在联合调处一起包含“夫妻、婆媳、亲子、亲家”等多重家庭矛盾时,通过常用调解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6个多月多次多方调解,最终挽回了一段即将破裂的婚姻,更挽救了3个家庭的幸福。
用法“化”出新导向。“好大姐”们善于运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联动机制,引导妇女群众依法维权。在伾山街道一起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好大姐”刘彦红主动向当事人家属了解情况,并及时上报县妇联,由县妇联牵头、公检法联动、“好大姐”跟踪服务,引导当事人家属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最终使侵害者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案件结束后,“好大姐”们还定期对当事人回访、给予关心关爱。这一案件的成功化解在辖区广大妇女心中树立了依法用法解决问题的导向。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浚县妇联按照成立项目、招募吸纳、实施项目、评价效果、优化项目的流程实行闭环管理,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活动开展两年多来,矛盾调处率和化解率均达到100%,影响带动了全县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到“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中来,全县涌现各级各类“最美家庭”124户、“美丽庭院”4.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