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见证拼搏精彩 积蓄前行力量

(上接第一版)

新项目的纷纷落地,也让电子电器产业不断升级。

2024年10月,天海集团智能网联汽车传输系统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天海三期)开工建设。该项目拟建设线束生产基地、汽车电子生产基地、天海研究院总部、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器产业研究院及附属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影响力。

项目建设是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和主引擎。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实施“三个一批”,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推动我市产业抢占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新拓洋公司建成世界最大的异VC钠生产研发基地,飞天生物公司在建的年产3万吨阿洛酮糖项目全国最大,鸿蒙(鹤壁)智造产业园已签约项目21个……

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好项目促进大转型。今天之项目就是明天之投资,今天之投资结构就是明天之产业结构。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目标必须靠项目来实现、靠投资来完成。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牵好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以项目求突破、用项目促提升、靠项目强实力,定能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投产了一条国际领先的生产线

“三聚”产业向着高端迈进

2024年10月,合成特种聚氨酯弹性体的关键原料在我市取得重要突破——

位于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瑞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一体化项目一期生产出合格的PPDI(对苯二异氰酸酯)产品及PNA(对硝基苯胺)产品,打破了巴斯夫等国外巨头公司的垄断局面。不久后,该项目HDI单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装置也投产成功,再次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项目不仅开发了4项首台套工艺,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流程,而且多套装置为目前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工业化装置。

在宝山经开区,鹤壁煤化工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出的无色液体甲醇,通过管道输送到只有一墙之隔的鹤壁龙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区,经过数道反应工序,变成了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甲醛,实现了煤炭到聚甲醛这一从“燃料”到“原料”、从“原料”到“材料”、从“材料”到“产品”的转变。

还是在2024年,一个千吨级高分子量聚乳酸项目签约落地山城区。这种新型生物基降解材料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龙头带动,围绕聚氨酯、聚甲醛、聚乳酸“三聚”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力度,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努力推动功能性新材料产业价值链从低端迈向高端。

传统产业是“基本盘、老家底”。习近平总书记曾生动比喻:“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鹤壁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必答题。我市加强新技术嫁接应用,加快推动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迭代升级,“老树”开始发“新芽”。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尽管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更应清醒认识到,当前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紧紧围绕“从哪儿转”,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精准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突破,努力转好、转大、转强、转出效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发射了一组商业卫星

浩瀚星空再迎“鹤壁星”

继“中原1号”“鹤壁1号、2号、3号”4颗卫星发射组网后,2024年12月17日2时50分,“女娲星座”第三批4颗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至此,“女娲星座”在轨卫星达12颗,成为全国最大的业务化运行雷达遥感星座,为我国洪涝灾害、突发涉水事件、河湖库水体及水利工程监测,以及防灾减灾、自然资源监管、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和省市县等相关区域,提供适时有效的数据、产品及服务支撑,大幅提升我国雷达遥感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将对我市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提供更高质量的卫星数据服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女娲星座”第三批4颗卫星成功发射之际,鹤壁市商业航天产业再传喜讯——“鹤壁市抢抓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聚力打造全产业生态链条”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商业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驱动力,引领着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星”征程。

近年来,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锚定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及卫星城市目标,前瞻谋划“往哪儿转”,在打造“星、箭、数、服”全链条产业生态上稳步前行,使商业航天产业初步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格局。

围绕“下一步发展路子如何走”的时代之问。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宏观形势和有利条件,自觉用中央对宏观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把握政策机遇,积极融入大局,大力发展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发力生物制造产业终端产品,加快构建半导体及工业软件产业生态体系,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鹤壁必将在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刷新了一项高产纪录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鹤壁有“粮”方

“单产912.6公斤!”2024年6月6日,丰收的喜讯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王寨村“艾麦180”百亩丰产方冬小麦实打验收测产现场传来,经实打验收,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专家当场宣布了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丰收喜讯。

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2024年冬小麦高产全国纪录,也标志着我市小麦单产提升取得了新突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又一次有了更具象的表达。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从“南繁北育”到示范推广,再到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鹤壁)落地运行,优良品种“遍地开花”……2024年以来,我市在扛稳粮食安全的路上铿锵前行。

2024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创新实施定方案、定地块、定品种、定主体、定专家“五定”措施,积极探索创新种植模式,集成推广深耕深翻、适期适量播种、宽幅匀播、镇压保墒、滴灌喷灌、水肥一体、统防统治、一喷三防、机收减损等技术,让测产地块小麦亩产高出当地平均水平10%,玉米高产创建跨入“吨”时代,为端稳端牢中国饭碗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在人均耕地资源稀缺的“硬约束”下,增产难,高位增产更难,想要实现增产,就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打更多的粮。这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型,更离不开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新的一年,只要我们持续强化政策、技术、资金、服务等农业要素保障,持续厚植粮食生产基础优势,坚持“优而强”的发展路径,努力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上求突破,探索出高产“鹤壁模式”,定能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农业强省建设做出鹤壁新的贡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鹤壁新的担当。

举办了一场精彩赛事

约会匹克球,“鹤”你一起燃

在球与拍清脆的撞击声中,2024年9月26日至28日,作为年度国内匹克球最高级别赛事的“李宁杯”2024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在我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支队伍300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以赛为媒、以球会友,共享匹克球运动之乐,共睹鹤壁之美、鹤壁之好、鹤壁之新。

当时间回溯至2023年9月26日,在我市成功举办的中国(鹤壁)匹克球国际表演赛上,鹤壁被世界匹克球联盟授予了“中国匹克球之城”称号,为我市匹克球运动发展带来了良好开端;2024年9月26日,匹克球运动被引入鹤壁整整一年之际,“李宁杯”2024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在淇水之畔“燃”了起来。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开放包容、向新而行的鹤壁与融合了乒乓球、网球和羽毛球元素的匹克球运动,碰撞出了精彩、融合出了韵味,也探索出擦亮“中国匹克球之城”名片的“鹤壁模式”。

据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自2023年鹤壁引进匹克球项目以来,因其集健身、休闲、娱乐和竞技于一身,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追捧和喜爱。为方便市民参与匹克球运动,我市先后在公园游园、广场、社区、学校建设匹克球场地500余块,新增匹克球装备制造企业2家,为项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互促互动的窗口,更是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媒介。“李宁杯”2024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在鹤壁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场赛事大幅提升了鹤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使更多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热情,也为当地体育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节会搭台、经贸唱戏。节会如同“催化剂”“润滑剂”“黏合剂”,能够激活城市的多元发展要素。近些年,我市通过各类节会活动,聚人气、添商机,促进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产业的交流融合。

在此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节会为引领,秉持科学谋划、市场导向的理念,深入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借助市场力量,就一定能够实现文体产业的繁荣兴旺,带动招商投资的顺利开展,收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展望未来,随着民俗文化节、樱花季、中原文博会等节会的持续提档升级,鹤壁必将在区域竞争中崭露头角,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阔步前行。这些节会将如同璀璨明珠,吸引更多的目光与资源,为鹤壁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鹤壁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奋勇前行的有力支撑。

2025-01-06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18843.html 1 见证拼搏精彩 积蓄前行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