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宁在十一届省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
- 镁基新材料产业:
- 淇滨区九州路街道办好民生小实事
- 电影《封神第二部》郑州见面会举行,淇县文广旅局现场推介封神文化旅游资源
薪火相传的文化盛宴
□本报首席记者 范鑫
民俗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活灵魂”,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它通过代代相传的习俗、技艺与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与创造力。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进入春节申遗文本。
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依托浚县正月古庙会而开展,是我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经典民俗艺术的品牌活动,自2008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其间,我市深入探寻民俗文化的精髓,不断提升办会质量与水平,持续打造“老家河南·浚县过年”民俗文化品牌,使得我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
民俗文化大放异彩
回顾历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可谓活动丰富,精彩连连。
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依托,会期从每年正月初一延续至二月初二,贯穿整个农历正月,由于规模大、上会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民俗特色浓厚,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和背阁等民间社火展演是古庙会的一大看点;泥玩、古陶、石刻、木雕等民间工艺品交易也十分活跃;石子馍、八大碗、炸河虾、二锅花生等各种小吃风味独特;大伾山、浮丘山、浚县古城、世袭翰林府、县衙、土圆粮仓、文庙等历史古迹闻名遐迩,新镇九流渡添仓会、屯子镇裴庄灯棚会、码头河灯会、白寺镇的炉灯会各具特色,吸引周边众多省份乃至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祈福,日游客量最高可达50余万人次。浚县正月古庙会还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记者注意到,每一届文化节都围绕不同主题展开,如“赏中原民俗、逛千年庙会、享春节盛宴”“春满中原、老家河南、浚县过年”等等。这些主题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不仅凸显了鹤壁的文化特色,更展现出中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搭建起了对外合作交流的桥梁和展示鹤壁形象的舞台。
民间工艺品独具匠心
历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也是民间工艺品集中展示的重要平台,宛如一座艺术的宝库,汇聚了众多独具匠心的作品。
浚县泥咕咕作为当地的特色民间工艺品,以其古朴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这些泥咕咕造型多样,有飞禽走兽、神话人物等,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充满童趣。还有精美的剪纸艺术,艺人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其线条流畅、构思巧妙,让人赞叹不已。
此外,传统的刺绣、木雕、石雕等工艺品也在历届民俗文化节中大放异彩、深受群众喜爱。这些作品凝聚了民间传统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水平,同时体现了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千年古庙会成为赓续文脉、诠释年味、商贾贸易、信息交流的平台,也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名片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