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导航
- 胡红军调研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推进情况时指出
- 央视持续聚焦、入选多项“国字号”文化和旅游活动……
- 我市不断优化完善移动政务服务平台
- “戏韵传承,志愿同行”文明实践项目
- 市妇联开展平安建设暨普法宣传系列主题活动
- 鹤山区中山路街道开展志愿服务
“戏韵传承,志愿同行”文明实践项目
送戏进基层 文化润民心
本报讯 (记者 王峥)“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近日,淇县朝歌老街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里,人们欣赏着戏曲艺术表演者的精湛表演。
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淇县戏曲文化合作社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目标,积极开展“戏韵传承,志愿同行”文明实践活动,主要面向淇县中小学师生、农村群众、社区居民及部队官兵,在传统节日、双休日、建军节等时间节点,送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
截至目前,淇县戏曲文化合作社深入淇县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开展戏曲演出文明实践活动,推出“感官大舞台”等线上主题直播120余场,并与省“文化豫约”平台实时对接,从“实体送戏”拓展到“数字送戏”。
开展“百场演出惠民生”红色轻骑兵送戏下乡和“快乐星期天”等主题演出,将节目送到田间地头,送到百姓家门口,近年来下乡演出486场,走遍了全县165个乡村,行程2万多公里。
每年八一建军节,开展“戏曲进军营”活动,与部队官兵同叙军民鱼水情,进一步密切军民联系,让双拥共建促和谐的氛围愈加浓厚。
每周二、周四晚上,在淇县朝歌文化广场举办“百姓戏剧大舞台”公益演出,目前已演出540余场,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近年来,“戏韵传承,志愿同行”文明实践项目开展活动1670场,参与文明志愿者3600人次,服务对象26万人次,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成为淇县有口皆碑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