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淇县举行“法安淇县·德润朝歌”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 鹤山区鹤山街街道河东社区
- 淇县高村镇万古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翔伟
- 淇滨区泰山路街道
- 淇滨区金山街道
- 开发区海河路街道
- 淇滨区上峪乡“上峪大讲堂”第二讲开讲
营商环境“能量站”为“开门红”持续赋能
(上接第一版)
筑牢安全防线,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春节后,开发区组织148家重点企业2000余名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集中学习河南省“开工安全第一课”,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风险预警,细化落实复工复产“五个一”(一套方案、一次检查、一轮培训、一场演练、一份承诺)标准,实现安全责任100%覆盖。针对小微企业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创新开设“流动小课堂”,组织专家骨干开展“送教上门”行动,围绕设备检修、风险辨识等专题授课,消除200余家小微企业培训盲区。同步构建“企业自查+属地排查+行业督查”三级联控机制,升级实施“六个一”(一次安全部署会、一套复工方案、一场全员安全教育、一次全厂安全检查、一次应急演练、一份责任承诺书签订)标准,严格执行“先安全后生产”刚性要求,通过“线上智能监管+线下驻点帮扶”双线协同,形成全周期安全管控体系,为复工复产筑牢立体化防护网。
以“综合查一次”改革,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开发区以流程整合为抓手强化精准监管,着力减少涉企重复检查。秉持“无事不扰”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涉企行政检查、涉企执法,让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经营发展上。涉企“综合查一次”,发放“综合查一次”告知单,将检查事项一次性告知行政相对人,“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执法扰企。
在推广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中,开发区采取政策辅导、容缺办理等形式,为企业发展打造“服务为先、包容审慎、公开透明、宽松有序”的执法环境。依托“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机制,对信用良好企业“无事不扰”,对严重失信企业“利剑高悬”。积极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措施来纠正违法行为,对部分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容错改正机会,避免“一刀切”执法。
据统计,第一季度开发区累计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10余次,涉企检查频次同比下降50%,切实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通过数字化工具创新执法流程、跨部门协作解决企业痛点、柔性服务降低制度性成本,推动营商环境从“门槛式管理”向“全周期服务”转型,为经营主体提供一个更安全、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开发区将聚焦企业全周期发展需求,迭代升级企业服务体系,加速惠企政策精准实施,深化政企常态化联络机制,建立诉求响应绿色通道,通过全周期服务赋能、全要素资源保障、全维度环境优化,护航企业稳健经营,打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