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

——全市公厕改造提升行动综述
华夏南路改造后的公厕内部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市城市管理局供图

□本报记者 杨诗捷

5月18日清晨6点半,淇滨区华夏南路公厕的保洁员王师傅已经忙活起来。她麻利地擦拭着公厕内的洗手台,又检查了消毒设施。“现在公厕装了自动感应冲水设施,还安装了空调,我们打扫起来轻松多了。”她笑着说,“以前夏天公厕异味重,得一直开着排风扇,现在基本没异味,来上厕所的市民也愿意和我多聊两句。”

正说着,晨跑路过的市民李先生进来如厕。“这公厕改造得真不错,干净、亮堂,还有饮水机和充电口,对我们这些早上锻炼的人来说太方便了。”他乐呵呵地说。

这样温馨的场景,正是我市全面推进公厕改造提升行动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市以打造高质量高标准公厕为目标,以公共厕所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和规范化为重点,以示范引领为抓手,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大力开展公共厕所管理服务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了城市公共厕所管理与服务水平。

设施升级:品质提升,功能完善

“现在出门散步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厕所了,走不远就能看到公厕指示牌。”正在桃园公园带孙女玩耍的退休教师刘女士指着不远处的公厕说,“特别是我们老年人,最怕找不到厕所。现在公厕不仅数量多了,设施还齐全。”

“2022年以来,我市先后新建了2座星级示范公厕、4座移动公厕,对82座公厕进行了改造升级,对华夏南路5座公厕进行了高标准内部设施提升。”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增设电视、空调、休息椅、手机充电站、饮水机及全感应式洁具等设施,极大改善了公厕整体环境,提升了城市公厕服务特色化水平,更多体现了人文关怀。

服务升级:高效管理,以人为本

晚上11点,出租车司机刘先生把车停在高铁站旁的24小时公厕前。“我们这行最怕半夜找不到厕所,现在好了,新建的这几处夜间公厕亮堂堂的,一眼就看到了。”他指着厕所门口的标识牌笑着说。正在做消毒的该公厕的保洁员魏师傅说:“现在大家个人素质都提高了,基本上看不到乱扔垃圾的。前两天还有位游客跟我说,这厕所比他家里的还干净,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公厕管理规范,对保洁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说,每位保洁员上岗前都要接受专业培训,确保做到门窗、窗台等每日擦拭,便池、地面随时保洁。“我们不定期开展集中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全体公厕管理人员的能动性、主动性,从细节入手,把工作做细做实,达到‘正、快、细、实’的效果。”该同志说。

“除了日常保洁,安全管理工作同样重要。”该同志介绍,长期以来,市城市管理局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细化公厕安全生产管理,排查公厕用水、用电、设施安全,维修人员不定时检修公厕内外供电线路、室内外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业安全技能,确保公厕设施完好,消毒到位、卫生干净,公厕正常开放。

改造计划:有序推进,高效完成

为确保公厕改造工作顺利进行,我市制定了《全市公厕管理提升行动方案》,以“惠民便民、品质优先、精细管理”为核心理念,加快推进公厕提质升级。

“我们要实现三个‘化’:设施功能现代化、服务管理智慧化、环境体验人性化。比如在智慧化方面,正在试点安装智能感应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厕位使用情况等数据。”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监督检查,确保改造后的公厕长期保持干净、整洁、舒适的状态。此外,还将广泛发动市民参与监督评价,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小公厕”带动“大文明”,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文明风尚的生动注脚。

谈到具体目标时,该工作人员如数家珍:“2025年底前,我市将完成30座老旧公厕改造与全市公厕提质升级任务,打造‘15分钟如厕服务圈’,有效提升市民满意度,树立文明城市新标杆。”

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公厕改造提升行动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城市文明形象的提升。放眼未来,随着公厕改造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这些曾经的城市“短板”正在转变为文明“样板”。从智能感应到无障碍设计,从文化装饰到绿植点缀,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

“下一步,我们将以公厕改造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让文明细节融入城市肌理,用贴心服务彰显城市温度。”市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说,公厕改造提升行动的持续推进,必将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新的动力,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刻内涵。

2025-05-20 ——全市公厕改造提升行动综述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25764.html 1 “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