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导航
- 省“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活动在淇县庙口镇举行
- 卫溪街道
- 今年前5个月,鹤壁三鼎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赶订单、拓销路
- 共青团淇县县委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 朝歌街道开展党员培训
- 2025年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举行
- 卫贤镇砖城村
- 新镇镇侯村
- 城投集团创新安全巡查机制
- 朝歌街道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
卫溪街道
非遗盛会“嗨翻”古城 千年技艺赋能产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窦煜东 通讯员 徐廷亮)6月13日至15日,河南省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浚县举行。活动现场,来自浚县卫溪街道的高跷、竹马等非遗代表节目和蒋记烧鸡、洪中子馍等非遗美食展现了千年非遗的时代活力,广受市民和游客关注和好评。
地处浚县城区核心的卫溪街道是当地非遗传承的“主战场”,历经千年沉淀孕育了12支风格迥异的非遗社火表演队和近20种传承百年的老字号美食,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吸引游客、撬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如何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成为富民增收的新手艺?近年来,卫溪街道持续探索非遗保护与产业振兴的融合之路,先后投入30余万元扶持资金,组织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培训,激发创新灵感。匠心培育,成果斐然:西街社区的王荣携“扑蝶舞”登上央视《越战越勇》舞台;顺河社区高跷荣膺国家级非遗称号,并摘得河南省民间文艺最高奖“金鼎奖”;南关外“洪中子馍”被誉为“美食活化石”,南街“蔺记豆腐脑”以“无风十里香”闻名遐迩。炸麻虾、花生米、豆腐皮等一大批独具卫溪特色的非遗工坊,以传承产业支撑文旅经济,带动2万余人就业增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搭建传统文化展示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现代设计师与传统匠人深度合作,不断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为广大群众创造更丰厚的经济效益。”卫溪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继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