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 赵宏宇在全市“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专题调度会议上强调
- 2025年鹤壁市青年人才游学营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暑期研学活动开营
- 浚县
- 淇县
- 宝山经开区
矿工家庭的“家风金矿”
——鹤山区鹤山街街道东山社区王发振一家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凤侠
“走,到王发振家取经去!”清晨的鹤山区鹤山街街道东山社区,总能听见这样的招呼声。王发振家这个普通的矿工家庭近来成了邻里追捧的“明星”,年轻父母攥着作业本讨教育儿经,小夫妻拎着水果学持家之道,网格员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这个家庭的家风故事。
王发振的家不大,被收拾得窗明几净。最惹眼的是那间8平方米的小屋——白天是3个孩子的书房,晚上则是小儿子的卧室。靠墙的书架摆放得满满当当,从少儿绘本到历史典籍,从科普读物到经典名著,许多书页间夹着泛黄的便签,便签上密密麻麻的彩色批注记录着孩子们对成长的思考。“这些书陪着孩子们长大,有的都翻得起了毛边。”王发振的妻子聂美整理书架时,眼角的笑意藏不住。
王发振是千米井下的矿工,更是从不扫孩子兴的父亲。常年与煤炭相伴,厚重的工装总是落满煤尘,这份辛劳让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我没读过多少书,但知道读书能‘垫’高孩子们的未来。”这份朴素的认知,化作了最实在的行动——十几年来,无论下班多晚、多疲惫,只要孩子凑过来:“爸,给你讲今天学的课文。”“陪我下盘棋吧!”“去打会儿球好不好?”他总会打起精神陪着孩子。听女儿讲课堂趣事时眼里的笑意,陪儿子下棋时故意让子的狡黠,在球场上和孩子追跑的憨态,都藏着这个矿工父亲最细腻的爱。
没读过多少书的聂美,教育孩子更是有一套大智慧。
为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聂美每晚雷打不动给孩子讲故事——书本里的童话、生活中的见闻、老一辈的生活,都成了睡前的精神食粮。她还琢磨出“家庭学习积分制”,把家务、谦让、化解矛盾都变成“成长学分”。(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