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破题老龄化
- 赵宏宇调研防汛备汛工作时强调
- 梦云智能二次创业——
- 浚县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 我市税务部门大力开展企业信用培育
- 山城区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申报工作启动
从煤海掘金到蓝天逐梦
□本报记者 朱向阳 常凯
7月18日,鹤壁经开工业软件产业园内,河南梦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梦云智能”)的实验室里一片忙碌。公司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硕士闫秀鹏正带领团队优化由他们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镁合金AI无人机核心算法。
屏幕上参数不停跳动、无人机机翼灵巧转动的背后,是梦云智能将企业转型与城市产业转型深度融合,开启二次创业,悄然完成从智慧矿山到低空经济转型跃升的生动实践。
生根:和煤“打交道”, 技术破局立根基
时间回溯至2018年,梦云智能创始人、北京大学硕士唐小青将创业坐标锁定在鹤壁。
“看中的是家乡深厚的煤炭产业基础可以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绝佳的应用场景,并且家乡有着优越的营商环境。”谈起创业初衷,唐小青回忆。
梦云智能创业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均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其核心技术衍生自国际、国内竞赛的获奖算法。团队还与北京大学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这支“清北”团队聚焦煤矸石智能分选,凭借自主研发的AI算法,成功推出了核心产品——煤矸石智能分选设备,煤中选矸综合精度达到98%。
相比行业内其他分选方式,如手选、重介质分选、X光射线识别分选等,梦云智能研发的煤矸石智能分选设备集智能识别、机械分选、自动控制于一体,具有成本低、精度高、占地小、布置灵活、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优势,顺应了市场需求,填补了国内空白,先后获得4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在山西、河南、陕西等煤炭主产区打开了市场。
除了煤矸石智能分选设备,梦云智能在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煤仓智能巡检机器人、三维激光盘库系统,并获得多项专利,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回顾梦云智能7年来的创新创业之路,唐小青说:“永葆初心的创新意识、持续输出的技术路线,不仅让我们在煤海中获得大量技术积累,也为我们今年的二次创业埋下了技术伏笔。”
转型:捕捉新机遇,拥抱“银翼”新赛道
当下,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热度正高,不少城市和企业早已开始布局。
“今年才开始进军低空经济不怕晚吗?”“从智慧矿山跨界低空经济,底气是什么?”记者问。
“只要具备技术硬实力,精准把握市场的真需求,解决真痛点,无论何时进场,都能够获得市场认可!”作为梦云智能无人机业务板块的发起人,闫秀鹏的回答干脆有力——从大背景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潜力巨大;从小视角看,公司在智慧矿山领域积累的技术,恰好为无人机研发提供了“迁移资本”。
“更为关键的是,鹤壁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给了我们灵感。”闫秀鹏说。
当前,我市蓬勃发展的镁基新材料产业为梦云智能的转型送来了“东风”:镁合金比铝轻、比塑料强度高、比碳纤维成本低的特性,非常契合无人机“轻量化、长航时、高强度”的要求,而且我市成熟的镁精深加工产业链、搭建的诸多无人机应用场景,更是为产品落地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优势,也让这支“清北”团队捕捉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
耦合:上下游齐发力,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在梦云智能的无人机展厅内,已经完成小规模试制的多款无人机整齐排列。
“这架组装完毕的无人机,机身部件的原材料是明镁科技提供的高性能镁合金,高倍率锂电池来自诺信电子。待我们充分验证组件技术性能,并完成整机设计、AI算法的可靠性测试后,无人机就能应用到交通事故处理、河道巡检等场景中。”闫秀鹏说,梦云智能的转型之路绝非“单打独斗”,而是上下游企业的耦合发展,形成了“核心技术+本地配套”的协同创新模式。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