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睦邻基金” 运营“百姓食堂”

(上接第一版)

完善制度,推动“睦邻基金”规范管理

探索设立“睦邻基金”制度。在居民代表的全程参与下,清华园社区制定了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所筹基金以社区党支部牵头、各小区党支部监督、业主委员会协同居民自筹为主,明确基金的来源、用途和监管,为规范使用基金提供制度保障,并按照民意分类施策。确定基金收取标准和使用范围,全体居民集体协商、共同遵守执行,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标准由居民协商、用途由居民决定、花费由居民掌握、成效由居民共享,充分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同时,设立“睦邻基金”红蓝榜。对小区基金收缴使用情况用“红榜”公示,对未按约定缴纳基金住户用“蓝榜”公示,促进基金顺利收取,保证基金在阳光下运行。

为了保证饭菜安全健康,清华园社区党支部联合各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党员代表共同成立食品安全监督小组,制定食品安全监督制度,定期检查食堂安全问题,不断规范就餐条件,保证居民用餐方便、健康。

拓宽渠道,推动自治金反哺食堂

清华园社区党支部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建立社区“睦邻基金”资源库,通过跨行业、跨领域、跨社会主体多元叠加,鼓励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热心个人等多方参与,动员辖区党组织、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公益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通过“支部联建”“文明单位帮扶”等方式,投入适当资金或物资,支持“百姓食堂”建设。

在管理上,通过招募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盘活食堂“服务+自营”模式,让第三方低价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少油、少盐的健康饮食。对于社区内不方便出行的老人,社区食堂提供免费送餐服务,每日出餐量达200多份。目前,食堂的服务群体逐渐由老年人扩大至学生、上班族,按照群众需求,由最初的“长者食堂”更名为“百姓食堂”。其中“百姓食堂”开设期间所产生的盈利部分反哺“睦邻中心”自治金,以资金购买其他“睦邻中心”专业化服务,如充实“老年大学”师资队伍,满足“老年大学”中艺术类、健康类等精神文化宣传,丰富老年人生活,积极推进睦邻友好的幸福家园建设。

培育新风,拓展食堂功能内涵

“自从在烹饪课堂上课后,我学习了好几道菜的做法,我儿媳妇说我现在的水平可以跟饭店大厨比。”居民李桂荣笑呵呵地说。

清华园社区在“百姓食堂”积极开展邻里活动,组织食堂运营方定期开展“老年大学”烹饪课堂、“邻里厨艺大比拼”、包饺子、包粽子等活动,挖掘小区文化底蕴,厚植“家”文化、“邻”文化、“善”文化等,积极营造向上、向善、向好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社区和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带动下,周边多业态商家加强合作,如香酥烧饼、小川果蔬超市、鲜奶吧等商家,配菜配餐各项服务交叠,结成食堂联盟,实行餐饮低偿化优惠,服务资源邻里共享,文明和谐氛围更加浓厚。”清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易杰说。

2024-04-15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4993.html 1 探索“睦邻基金” 运营“百姓食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