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社区来了“合伙人” 治理有了新动能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浦江社区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成效初显

□本报记者 王凤侠

社会广泛参与,赋能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必答题。如今,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浦江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也能“入伙”,并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称呼——“社区合伙人”。无论有什么难题,都会有“合伙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一盘棋”思维激活社区发展内生动力。

5月6日上午,浦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史红色展览馆里,讲解员张仲平正在给前来参观的人讲述战争时期那段难忘的历史。

张仲平是浦江社区的居民,也是一名“社区合伙人”。“我是个老党员,已经退休十来年了,听说咱们社区招募‘合伙人’,我就自告奋勇参加,现在在这里做义务讲解员,希望发挥点儿余热,为社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张仲平笑着说。

在浦江社区,像张仲平一样的“合伙人”还有很多。如,文明先锋倡导员郭兰、社区调解员申恒润、社区治理导师赵秋生等,他们义务奉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协助社区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营造了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筑牢社区治理共同体,做实做细做精为民服务,今年3月,浦江社区以党建引领,开启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合伙人”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把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爱心个人等社区成员团结在一起,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专业、更高品质的社区服务,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们与社会机构协同合作,通过引进吴氏面塑等6家艺术机构,以‘以空间换资源’的合作方式,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专业化、品质化的社区服务,有效弥补社区工作人员不足、服务经费紧张等问题,扩大了社区治理参与主体覆盖面,拓宽党组织服务群众渠道。”浦江社区工作人员冯志强说。

这是该社区探索市场联建的公益性合伙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浦江社区大力引进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力量,引入“益淇行”公益服务项目,定期开展兴趣课堂、心理咨询、历史文化活动、家长课堂、便民进社区、夏令营等一系列社区公益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打造“社区+”多元服务阵地,充分发挥小区、商业街区、公园游园等阵地作用,组织开展系列公益活动30余场,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全面满足不同年龄人群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浦江社区还吸纳辖区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党建联建和区直单位“反哺”结对共建,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大事共商、活动共办、发展共促的区域化党建融合体系,在消防安全培训、社区义诊、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等共建活动中激发党建联建动能,释放治理创新活力。

“‘社区合伙人’是我们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项有益探索,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撬动多方合作,逐步实现了社区治理服务由政府兜底保障向社区‘自我造血’发展的良性循环。”浦江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致坤说,今后,该区将瞄准群众需求,坚持效果导向,优化完善“社区合伙人”举措,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力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4-05-09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浦江社区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成效初显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6342.html 1 社区来了“合伙人” 治理有了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