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正确认识禽流感 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家禽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但在接触和食用家禽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病毒风险,特别是禽流感病毒。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是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二、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直接接触带有大量病毒的禽类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我国确诊的禽流感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都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贩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以退休人员、无业人士、农村群众为主。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哪些表现?

人患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起病急,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持续1至7天,一般为3至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除了上述表现之外,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等表现,甚至可导致死亡。

四、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烹饪食物和进餐前注意洗手,接触生禽或禽蛋后必须再次洗手。

二是要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不在家屠宰和食用病禽或死禽。

三是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四是注意生活用具的消毒处理。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1分钟即可灭活。

五是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告知医生发病前有无与禽类接触史。

(市疾控中心王茜供稿)

2024-05-09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6352.html 1 正确认识禽流感 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