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分类管理住宅小区 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李丹丹

近年来,淇滨区坚持以“党建引领、行业规范、分类推进、示范带动”为原则,结合小区管理实际,将住宅小区划分为专业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管自治小区、社区代管小区三类,分类精准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抓治理、抓服务的物业服务新路径,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专业物管小区精准提升

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物业服务理念转变,让居民在享受服务中看到质的变化。

打造“五心”物业企业。开展物业企业“红心、匠心、暖心、安心、诚心”建设,在小区显著位置公示“三公开”信息,引导物业企业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到质价相符。

开展常态化专业培训。按照“小批量、多层次、全覆盖”的原则,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每月一个主题,针对项目经理、保安、客服等不同人群分类培训,并进行现场实操、讨论、答疑,培训效果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开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树立“物业+”服务理念,开展“智慧物业”建设,实现线上线下双物业服务;开展小区“微改造”,根据居民需求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增设停车位等;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让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幸福晚年生活,实现以“小物业”服务“大民生”。

业主自管小区精准自治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选优配强小区“领头雁”,实现小区自管自治。

激发共建共治动力。在群众意愿高、基础条件好的楼院成立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把退休干部、居民代表等热心居民事务、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奉献精神的常住居民推选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实现小区事务有人管。实施“银星增彩”计划,通过上门请、深度挖、群众荐,把王诚、张保森等46名“五老”人员推选为各小区党支部书记,成为“红色物业”主心骨。

强化共建共治效力。发布《关于在“红色物业·情暖淇滨”创建中全面推行“楼长制”的通知》,明确楼长选任条件和主要职责,通过设立楼长服务公示牌、组建楼长微信群、设立楼长节等方式,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群人”的榜样引领效果。在各个小区形成“小区自治公约”,把卫生保洁、安全保卫、费用收取、支出项目等内容纳入公约,做到管有制度、议有程序、收有依据、支有明细。新城花园小区38名“红袖章”楼长,在小区日常治理中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红袖章之歌”。

提升共建共治能力。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联动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热心居民、网格分包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实现小区事务大家议、小区决策大家定、小区管理大家评。锦绣江南小区党支部牵头设立“红物业·新街坊”居民议事会,每周六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半年开展一次物业服务和业委会工作双向评议,小区实现由乱到治。

社区代管小区精准兜底

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居住环境为目标,探索“以大带小、合并管理”等模式,建组织、建议事平台,实现小区有人管。

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在“九大院”、技校家属院等20余个老旧改造小区,通过“先试后买”的服务模式,先为小区居民提供6个月物业服务,满意后再签订入驻协议。在物业企业承接较大规模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的同时,同步承接周边零散小区物业管理,“以大带小”实现小区物业“连片共管”。

搭建议事平台。建设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于一体的“家门口”党群服务驿站,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驻区单位等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解决群众难题。

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紧紧围绕居民需求,小区党支部、热心居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开展环境整治、关爱帮扶、“四点半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努力形成小区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2024-05-15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6742.html 1 淇滨区:分类管理住宅小区 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