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城区委书记马海澎:
- 三贤(鹤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兆山:
- 河南投资集团博士后刘宁宇:
山城“新”景 “质”地有声
□本报首席记者 常凯 范鑫 记者 张婷媛
(上接第一版)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量形态跃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山城区上下的一致共识,科技研发也随之活跃:全区创新平台达到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5家,区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4000万元增至2023年的2.2亿元,年均增速达76.5%。“兴鹤英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累计入选2个,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累计入选8位。
一项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里的样品,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时,点燃了山城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第二幕
“大块头”也有“大智慧”
地点:天鹤汽车模具有限公司、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内,右边正在安装的新购智能化模具调试设备,预计6月份完工,有了它的加入,调试效率可提升50%左右;左边是一排整齐排列的全自动数控加工中心,其中有5台行业顶尖的自动化数控加工设备。
“别看这些设备‘块头大’,它们可‘聪明’着呢!”天鹤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杨杰强说,它们的加工精度能达到2微米,是头发丝的1/20;由于技术革新,实现了无人化加工,目前1名操作工可同时操控3台设备。
“有了它们的高精度加持,我们不仅能减少后期调试工作量,缩短交付周期,更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的杨杰强,说起这些设备双眼放光。
“我们的模具制造车间被认定为河南省智能制造车间,也助力我们成为河南省智能制造工厂,并成为河南省首批‘十百千’机器换人示范企业。”杨杰强自豪地说,凭借着齐全的制造设备和行业领先的设计研发能力,企业产销两旺,从广汽、北汽、上汽、长安,到比亚迪、小鹏、蔚来、特斯拉,得到了汽车行业一众大厂的青睐。
尝到智能制造甜头的企业还有鹤壁飞鹤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得拿笔在牛皮上画好线,再手动裁割,现在电脑上有设计稿,我们只需点击鼠标,裁切机器人就能完成整道工序。”在飞鹤安全鞋事业部的生产车间内,总经理黄凯建说。
同一车间的南侧更有看头。只见大型智能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伸缩、旋转,进行着牛皮切割、定型、橡胶注射、激光塑形等一系列操作,每条生产线上仅有6名工人在做辅助工作。
“这是我们引进的德国德士玛PU连帮注塑自动化生产线,代替了传统的制鞋工艺,一条生产线完成多品类同时生产,实现了定制化生产。特别是激光镭射工艺很好地促进了鞋底与鞋面的黏合,杜绝了传统工艺不易解决的开胶现象。”黄凯建说,有了它们,公司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每月能多生产安全鞋9000余双。
在山城区,“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芯”等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加稳健。
画外音:迈向转型升级新天地
传统产业的“加速”,首先要靠“加数”“加智”。近年来,乘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东风,山城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向新而行,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放眼山城区,智能制造热潮喷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飞鹤股份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新拓洋、天鹤模具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博龙畜牧、启欧机械被认定为省级“瞪羚”企业。
这些生动的例子,一起构成了山城区传统产业在顺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的趋势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崭新画卷。
第三幕
在速度上“争金” 从空气中“淘金”
地点:三贤电子、纳新气体
“嚓嚓……”走进三贤(鹤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切压车间,54台全自动切断压缩机依次排开,一盘盘颜色、规格各异的线材被精准切分,随即转入安装插接口,一条汽车线束仅用两秒就完成了。
“现在每天产出2.5万条线束,产品被运往济南、长沙等地,一天产值200万元。”该公司总经理周兆山说,目前,公司1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营,已成为比亚迪一级供货商和高端品牌汽车线束中部生产基地。
和生产速度一样快的还有签约速度。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0余天,2023年产值达到5亿元,创下了山城区项目建设的新速度、新效率、新品质。
如果说三贤电子是在速度上“争金”,河南纳新气体有限公司则是从空气中“淘金”。
纳新气体占地面积并不大,从企业大门到生产车间,并没有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感。
冲击感是记者在听到几个数据后才有的。
“我们产出的氙气、氪气,纯度高达99.9999%!”
“液氧作原料,在现有行情下,产出的稀有气体的价格可达4万元每立方米!”
“我们和山城区的合作十分顺畅,15天签约,7个月投产!”
“我国首颗超低轨卫星‘乾坤一号’的谷神星一号遥六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使用的氙气,就是‘纳新造’!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6颗卫星发射所需氙气的加注任务。”
“今年又先后接到了两笔卫星发射用的氙气订单!”
…… ……
纳新气体总经理陈治国的一连串介绍,让记者感受到了这家企业的魅力。
走进纳新气体的制气车间,只见超高精度的电子阀门连接着密密麻麻的不锈钢管件。这些管件内壁直径仅为3毫米,并且经过镜面抛光处理,最大限度保证了气体的纯度。
纳新气体董事长陈治纳表示,未来公司还将新建2条氪氙和2条氖氦精制生产线,并积极开展氪气、氙气在医疗、电子等新领域的应用开发。
画外音: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无论是三贤电子创下的项目建设“山城速度”,还是纳新气体从空气中“淘金”,都是山城区拼出新气势、跑出新速度、赢得新效益的生动实践。
这背后,既有山城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这一软实力,也有“双招双引”齐发力的拼搏进取,更多的是山城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理念支撑。
生机勃勃的山城大地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力量正在拔节生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袁国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