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前后投入2.08亿元,建设排涝泵站、超标准雨水通道等,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淇滨区用实干实绩 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

淇滨区市政抢险人员检查排涝泵站运行情况。 淇滨区供图

□本报记者 李丹丹

城市淹不起,也淹不得。暴雨来临时,如何保护一座城?

作为我市主城区,淇滨区用实干实绩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彰显了淇滨担当:自2022年以来,前后投入2.08亿元,实施排涝泵站建设、超标准雨水通道建设、雨水管网扩容提质、排涝水系治理、智慧化防汛排涝平台建设等工程,切实提高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了城市安全度汛。

排涝泵站建设。2021年以前,泰山路高铁隧道、黄河路京广铁路桥涵洞等是城区的重点积水部位。2022年以来,淇滨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成黄河路京广铁路桥、柳江路、闽江路、高铁隧道南侧和北侧5个排水泵站,每小时排水能力提升3.1万立方米,城区重点积水部位再未发生因大面积积水影响车辆通行情况。2024年5月,又开工建设了泰山路/漓江路泵站和聂下务泵站,每小时排水能力达7650立方米,进一步减轻了泰山路与漓江路交叉口和南海路的排水压力。

超标准雨水通道建设。超标准雨水通道,即按照道路走向在易发生积水的点位建设超标准雨水入河通道,当发生强降雨时,超过雨水管网过水能力的雨水可沿着通道就近排入周边排涝河渠,进而减少地面径流、减轻雨水管网压力,发挥排涝除险的关键作用。2022年以来,淇滨区已建成南海路/兴鹤大街、南海路/天山路、朝歌路/天山路等30处超标准雨水通道,排水效果十分明显,受到了省住建厅的表彰。

雨水管网扩容提质。对城区43条道路近300公里的雨水管网、120公里的污水管网进行清淤疏通、病害治理和分流,排水能力明显提高,排涝能力显著提升。发生强降雨时,路面积水退水时间从2021年之前的1至2小时缩短到现在的0.5至1小时。

智慧化防汛排涝平台建设。根据智慧城市建设需求,2022年以来,淇滨区投资近1000万元,在城区安装智慧窨井盖4000余套,通过传感器可实现雨水监测预警;投资500万元在60处城市易涝点和高风险点安装监控设施,城市内涝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已投入使用,实现了与城管、应急管理等部门端口信息同步共享,使城市防汛更加智能高效。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已经历了数次强降雨,淇滨区城区经受住了考验,未发生大面积积水情况,路面积水退水速度快,城区防汛排涝能力大幅提升。

2024-07-15 前后投入2.08亿元,建设排涝泵站、超标准雨水通道等,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1 1 01 鹤壁日报 content_9938.html 1 淇滨区用实干实绩 织密织牢防汛安全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