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三下三促”12条措施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系列重要论述,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近日,淇滨区制定12条措施,旨在通过“三下”(力量下沉、重心下移、资源下放),实现“三促”(促进责任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突破、效能在一线提升),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用足用活理论宣讲矩阵。通过举办“书记论坛”“企业家论坛”“云上课堂”等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思维方式方法,在深学细照笃行中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区委宣传部打造的“‘淇’心向善、‘滨’彬有礼”理论宣讲品牌,从领导干部、社科专家、百姓宣讲员、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产业带头人、文艺骨干中遴选培育理论宣讲队伍,通过理论宣讲、情景讲述等方式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宣讲4800余场次,受众达50万余人次。
压紧压实分包指导责任。结合工作职责,到企业、项目、村(社区)、网格等联系单位,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集中宣讲活动,每年为联系单位上一次党课、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或开展一次专题讲座,以讲带学、以讲促学。区委组织部建立区、乡两级党支部联系点制度,通过主动认领和组织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将承担任务较重、力量相对薄弱或工作相对滞后的党支部确定为联系点,实现农村、社区、非公企业、机关等各领域党组织联系点新一轮全覆盖。目前,全区31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12个区管党(工)委、42个党委(党组)“一联一”建立党支部联系点。
做精做优一线实践课堂。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制度,结合网格化治理,适时开展“万人助万企”“法律七进”等活动,各级党组织通过共上一堂党课、共过主题党日等形式,与联系村、社区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区司法局由法治宣传专员、专业律师等组成宣讲队伍,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融入新时代法治实践、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各项工作中,持续开展“志愿普法基层行,法治教育进万家”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今年年初以来,累计开展普法活动60余次、法治文艺进基层活动5场。
奔着问题摸实情
在一线找准破题良策
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深入基层,特别是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的联系单位开展调查研究,解剖式专题调研、蹲点调研,每年帮助联系单位至少解决1到2个突出问题。区委办公室开展“大调研”活动,围绕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鼓励引导各级各部门立足工作职责,聚焦解决具体问题,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互联网等开展调查研究。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开展调研72次,形成调研报告60余篇。
主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下沉服务村、社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倾听群众意见、进行民情恳谈、开展走访慰问,详细了解掌握村情民情社意,提出问题破解办法,帮助解决难题。黎阳路街道开展“书记进家门”活动,对党组织重点培养人员、优秀党员代表、优秀业委会代表、优秀志愿者代表、困难群众代表等,重点围绕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居民自治等方面,走进门“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企业商务生产面临的困难等。目前,已收集大小问题516个,成功解决498个,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
探索深化基层调研评估工作机制。将调研评估结果作为考评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全面把握联系单位的整体情况,找准突出问题,总结亮点经验,助力联系单位工作提档升级。6月份以来,区工信局建立工业领域重点企业周调度工作专班,每周采取电话询问、微信沟通等形式,从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及拟入库培育企业中选取5到10家重点走访,宣讲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目前,走访重点企业22家,发现问题16条,帮助星如雨等7家企业享受到河南省2024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奖励资金135万元。
怀着感情听诉求
在一线化解信访矛盾
定期轮流下沉接访。畅通“信、访、网、电”等群众信访渠道,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班子成员在信访接待日及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轮流接访、带案下访,深入听取来访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淇滨区建立区领导下访制度,选取全区访量较大的5个村(社区),结合区领导分管工作、信访案件性质等因素,制定区领导下访表,每周五由区领导带领区纪委监委、政法、信访等相关区直单位工作人员,在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开展联合下访约访,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全区24名区领导干部下沉接访96批135人。
严格落实包案办理。对重要信访事项和疑难信访积案,包案领导严格落实“四个亲自”和“六包”要求,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深入做好化解息诉和稳控工作,最大限度确保矛盾不上行、问题不上交。淇滨区聚焦上级交办的重点信访事项、复杂信访积案及其他群体性社会隐患等,梳理建立信访问题台账,由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建立“四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班人马)工作机制,包案领导采取定期接访、专题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听取信访人诉求,召集责任单位分析研判,因案制策、分类施策。目前,共筛选出重点信访案件80件,明确24名区领导干部分包化解,已化解重点信访案件58件,化解率72.5%。
适时开展联席研判。积极探索推行区领导参加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律师参与化解疑难信访案件等制度机制,及时组织共商共处,高效推动化解群众诉求时间跨度长、涉及人员多的信访难题。上峪乡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坚持“每周碰头—集中研判—认领交办”机制,研判措施、明确责任、建立台账、限期化解。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分片挂钩包案制度,推动疑难问题“联席研判、专班攻坚”,聚力解决重复信访和疑难案件。
含着真情搞服务
在一线彰显担当作为
开展基层协调指导。加大对下帮扶指导力度,县级干部到分包乡镇(街道)、联系村(社区)或分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调研,乡镇(街道)党员干部常态化进村入户、助企服务,区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业务骨干定期下沉,对重大事项实地督办、实时协调、现场指导,助力破解工作难题。对全区130个项目分别明确1名县级干部担任“项目长”,为372家重点企业配备270名服务管家,全程服务跟进项目需求、问题协调、要素供给等关键环节。上半年新开工建设78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12个,新投产项目10个。
深入落实现场办公。抓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落实“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对现场走访、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接收到的群众诉求,现场分类分流,具备当场解决条件的及时解决。长江路街道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崔晶工作室”,结合网格化管理,开展志愿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政策咨询等便民服务,搭建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推动人员下沉、打通晋升渠道等方式,建立“选配有制度、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采取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事务联议等形式,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党支部至少认领1个实事项目,在职党员至少参加一次社区活动。淇滨区通过实施区直单位人员下沉社区机制,275名社区工作人员分赴47个社区315个微网格开展工作,为社区治理注入了动力活力。
本版文图由淇滨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