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 文创产品展示、汉服茶艺体验、风韵旗袍秀、实景剧目巡演……
- 淇滨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
淇滨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产业生态
□本报记者 李丹丹
通讯员 牛淑芳
今年年初以来,淇滨区紧扣“五三”工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打造产业营商环境示范区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和企业关切,实施“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引育模式,企业发展更加稳健,产业生态聚“链”成势、逐“新”而行。
抓制度保障,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商业航天、物联感知、信创等产业集链成群,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评为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硕果背后,淇滨区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打造”产业发展思路,建立“六个一”推进机制,高标准建设“5+N”产业园区,“一企一案”为企业量身定制厂房,“招落建”一体推进,“双拎工程”一并打造,同步配套公寓、餐饮等设施,吸引带动600余家企业入驻园区。
制度保障是夯实产业发展的根基。今年,淇滨区编制《产业营商建设发展规划》,印发《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落实《信创产业发展政策》《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提升产业落地吸引力。同时出台《淇滨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方案》《淇滨区优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健全营商制度体系,释放营商要素供给,推进服务效能变革,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抓要素集聚, 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在要素保障方面,淇滨区多措并举全方位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深度优化科技创新资源。成立科创委、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与龙头企业、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引进院士团队,建成遥感卫星工程研究中心等90余家科研平台,大批科研、教育、人才等资源赋能企业发展,建成首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获批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