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标题导航
我市积极发挥政府公物仓使用效益

“小仓库”发挥大作用

□本报记者 刘倩倩

一边是闲置“沉睡”的公物资产,一边是急需采购的物资。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公物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无缝对接?11月27日,记者在市财政局院内一间“小仓库”找到了答案。

“这间仓库是我们市级政府公物仓的实体公物仓,我们还有N个虚拟公物仓。通过建好用活公物仓,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一份国有资产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务中心公物仓管理部负责人董小丽介绍,我市利用数智力量搭建起“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公物仓融合管理模式,让“小仓库”发挥大作用。

“闲”资产“活”起来

老旧办公桌椅板凳没地方放?送到公物仓!临时机构急需办公设备,通过公物仓调拨,不仅减少财政支出,而且方便快捷……“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电子二维码,手机扫一扫,资产的名称、型号、编号等信息就出来了。”董小丽介绍,市级政府公物仓的物品实行“赋码”管理,大到档案柜、桌椅、空调、洗衣机,小到电脑、微波炉、手机、对讲机等物品,在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平台都有着详细登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要求,我市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探索建立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新机制,盘活用好存量资产,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务中心持续加大政府公物仓管理力度,拓宽公物仓内涵和外延,实现了闲置资产保值增值、共享共用,让国有资产管理严起来、实起来,让闲置资产动起来、活起来,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值。

公物仓资产从无到有,从办公桌椅到专用设备,品种日益丰富。随着近几年的有效利用,公物仓变身节俭仓、调剂仓,让各类闲置、低使用率的公物各尽其用。目前,公物仓按照“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运行模式将单位借用资产的申报、审批、领取等各环节有序串联,有效实现公物仓运行各环节的智能一体化管理。

“紧日子”换“好日子”

政府公物仓是国有资产改革的新生事物,对当前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盘活“沉睡”资产、节约行政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组数据表明我市如何通过公物仓运行让“紧日子”变成“好日子”:2017年以来,市级政府公物仓已接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75批次1.3万余件,办理借用及调拨资产120批次7800余件,节约财政资金1190余万元,处置资产21批次,处置收入1700余万元。

“公物仓不是简单地让国有资产‘颗粒归仓’,而是要让资产高效运转。”董小丽介绍,按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公物仓资产共享共用,灵活配置的作用,我市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制定了《鹤壁市市级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操作细则(暂行)》,对公物仓资产移交、借用、调拨、处置等程序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公物仓的资产管理。

(下转第四版)

2024-11-28 我市积极发挥政府公物仓使用效益 1 1 01 鹤壁日报 content_16870.html 1 “小仓库”发挥大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