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实施“万名人才促振兴”行动

激活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方热土聚才展宏图

□本报记者 张文渊 通讯员 杨宽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浚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标兵县,正进行着一场关于人才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的指示精神,浚县县委组织部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整合全县人才资源,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统筹推进“万名人才促振兴”行动,培育乡村人才4.2万名,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人才乐章。

实施农业专家 领航行动,打造粮食安全中国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浚县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挥农业专家领航作用,实施粮食安全生产新技术,全方位提高种业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做强粮食种业“芯”。通过招聘和自主培养,壮大粮食种业专家人才队伍,推进种业“芯”不断迭代升级,已有21个小麦、11个玉米、1个种畜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培育了以浚单、百农、春晓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字号知名品种,小麦最高单产达853.1公斤/亩,玉米最高单产达978.6公斤/亩,培育育种种子企业35家、种畜禽场13个,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4.37万亩,2023年获评省级小麦制种大县。

科技赋能畜牧“芯”。“我们专注种猪育种19年,通过培育自主‘猪芯片’,全力解决生猪种源卡脖子难题。”河南省谊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董事长原黎伟介绍,目前,他们不仅打造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种猪育种实验室、种猪基因库,还实现了对种猪的精准化测定选育,累计向行业提供优质种猪100万头,第一批种猪在2023年全国核心场性能排名中位列第一。

优化粮食生产科技“芯”。“组建11支农技专家队伍,奔赴11个镇(街道)开展全过程农技服务,全县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新型经营主体—农民’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浚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浚县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多项数字农田场景,示范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带动全县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持续优化粮食生产科技“芯”。2023年获评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

实施乡村“头雁、 归雁”培育行动,培养 乡村振兴领路人

把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书记为核心的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来抓,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勇担当、善作为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领路人。

实施农村头雁培育行动。实施“黎阳金雁”中长期培育计划,开展致富带富能力培训,组织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涌现出靳光国、马兰英等一批素质过硬、群众认可的全市知名“金雁”。“我先参加了蔬菜种植培训,随后带领41户群众开展优质朝天椒品种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特色辣椒经济作物,年增收36万元。”屯子镇郭厂村党支部书记秦学民介绍。

实施乡土人才归雁行动。打好“家乡牌”“亲情牌”,鼓励复退军人、离退休干部、外出经商人员等在外本土人才返乡创业、任职。近年来,1800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或任职,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返乡创业之星”“芦笋姐”刘海燕,成立了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海燕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3年来实现销售产值3765万元,该合作社被评为“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实施乡村“能人” 培育行动,培养农民 致富带头人

整合人才资源,创新乡村人才培育行动,培养一批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近年来,浚县组织260名农业专家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业经营管理、种植养殖实用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开展各类培训32期,培训3120人次。

得益于不断学习农业经营管理和特种蔬菜种植技术,浚县树军特种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瑞锋带领群众一起学技术、谋项目,目前共带动456户群众种植特种蔬菜1200亩,帮助群众年均增收490万元。

实施职业技能和创业人才培养行动。整合社会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开设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依托浚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电商人才队伍,助力特色农产品“破圈”,有效带动了周边各村社增收。“电商达人”孙炳良创立浚县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电商+直播”的新型互联网营销模式,开展电商培训和创业孵化助残扶困,近年来,累计培训学员8700余名,扶持86名学员开设了电子商务公司。孙炳良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目前,浚县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村级电商快递便民服务站372个;培养电子商务人才15230人,培育粉丝量“100万+”主播2人、“10万+”主播20人、“1万+”主播80人。

实施乡村文教卫 人才培育行动,培养农民的贴心人

着力抓好乡村文化、教育、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浚县持续实施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行动、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乡村医生技能提升行动,不断壮大乡村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培养农民的贴心人,为乡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行动。浚县通过大平调、泥咕咕、民间社火等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累计培养民间文化艺术人才1050余名。

“在县委组织部的关怀下,我在杨玘屯村创办了泥咕咕产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泥塑产业越做越红火,年接待参加研学的学生21万人次,年创收100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传承人宋楷战表示,有信心带领父老乡亲把“小泥塑”做成“大产业”。

实施乡村教师、医生素质提升行动。为不断提升乡村社会事业人才综合素质,浚县定期开展名师送教下乡、城乡学校结对共建、优秀教师乡村支教等活动,培训教师10967人次,进一步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持续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镇中心卫生院脱产进修1个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农人’要接续奋斗,在基层舞台练好内功,结出累累硕果。”浚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期待未来更多的“新农人”在广袤大地上精彩绽放,谱写更加壮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12-02 实施“万名人才促振兴”行动 1 1 03 鹤壁日报 content_17097.html 1 激活乡村振兴“生力军” 一方热土聚才展宏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