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市财政工作会议提出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守正创新 务实重干 奋力谱写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月25日,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召开,盘点总结2024年财政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财政工作,动员全市财政系统干部职工,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全力以赴投入到财政工作中,以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推动财政事业再上新台阶。
2024年工作内容
财政运行保持平稳有序
●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6亿元、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8亿元、增长4.3%,税收占比65.9%,收入质量不断提升。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90.8亿元、增长14.9%,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统筹推进“320”工程,完成税收13.4亿元,综合治税成效5.4亿元,增长17%,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
经济发展势头持续提振
●争取各类资金178.5亿元。其中,争取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示范区等试点示范和财力奖补资金30亿元;争取专项债券5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29.6亿元,有效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支持“三个一批”“两重”项目建设。
●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财政政策,筹措财政资金1.4亿元,支持“两新”消费,激发消费增长动能。
●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科技支出10.9亿元,增长54.6%,推动了“一室两城”创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规范国有投资基金设立、出资、投资、投后管理,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速我市商业航天、镁基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
民生保障底色更浓更足
●民生支出完成136.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七成。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7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53元,城、乡低保标准全省第5、第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全省第1,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筹措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93亿元,绩效评价连续7年获评全省“优秀”等次。
●积极谋划、储备各类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实现了国家级、省级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全覆盖,全省唯一。
●推行“带押过户”“商转公”“组合贷”等,增加租房提取频次,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拉动房地产消费,全市发放贷款14.72亿元,实现增值9803万元。
财政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顺利实施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激励市区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格局,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编制压缩专项资金8项3991万元,收回存量资金4.94亿元。
●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依据绩效评价和预决算公开结果扣减相关单位2025年项目预算资金160.4万元。
●积极推进资产盘活利用,健全一个实体仓与多个虚拟仓相结合的“1+N”运行模式,谋划实施9个资产盘活项目,处置资产收入达475万元,实现资产收益19.12亿元。
●累计出台12项支出标准,其中美丽乡村、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及消防建设维护标准为全省首创。
2025年工作安排
我市2025年财政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一个引领,即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服务保障鹤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贡献财政力量。
聚焦一个中心,即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围绕“十个聚焦”“双十工程”,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坚定一个目标,即“走好第一方阵、争创模范机关”。
做实六项工作,即财源建设、债务化解、基金招引、“三保”保障、财税改革、住房保障。
1.更大力度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抢抓政策机遇。
二是提振消费市场。
三是扩大有效投资。
四是壮大市场主体。
2.更大力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
一是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
二是倡导绿色低碳办公,提升资产利用率。
三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支出约束机制。
四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
3.更大力度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是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三是兜牢“三保”底线。
4.更大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主动探索财政管理新路径,打造改革“鹤壁样板”。
二是强化资源资产统筹,推动财政开源、增效、节流。
三是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形成成本绩效管理闭环。
5.更大力度强化政府债务管理
一是严格置换债券管理。
二是优化专项债券使用。
三是严控政府债务风险。
四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6.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和产业创新
一是健全创新体系。
二是优化创新生态。
三是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四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7.更大力度提升财会监督质效
一是加强财会监督能力建设。
二是严查违反财经纪律问题。
三是严厉打击财务造假。
本报记者刘倩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