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城区大胡街道凉水井社区
- 我市安排部署新一年科技工作
- 市市场监管局
- 关注“3·15”,共筑满意消费——市市场监管局2024年度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一
淇县:打造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样本
(上接第一版)因地制宜建设2个乡镇前置仓,满足乡村居民“一站式”消费需求,乡镇商贸中心收入提升16%。
村级网点全域覆盖。淇县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优势,持续对村级便民店进行改造提升、服务下沉。全县行政村村级便民店100%覆盖,并提供快递收发、社区团购等业务,便利村民就近消费。
智慧物流破壁垒, 畅通城乡循环新脉络
围绕“强主体、优服务、促共享”目标,淇县投资3000万元建成河南省首个县域全自动化“统仓共配”中心,入驻邮政、“三通一达”、社区团购等物流快递企业,配备全自动智能分拣线,日均分拣快件10万余单,物流配送通过“三个首创”,实现了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中转、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六统一”共配模式被商务部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统筹县级物流资源。在“统仓共配”中心,首创末端码互认技术,实现了“服务器共享、分拣系统共用、末端码互认”,打通了各快递品牌间的数据壁垒。首创“商邮快”两级共配模式,进村快递由邮政公司“一日两派”,配送时效提速到1至3小时,覆盖所有行政村和670个社区团购自提点。首创快递包裹、社区团购、商贸快消品混检共配模式,实现配送企业、快递企业、快消品经营单位、村级网点和农民群众“五方受益”,配送费用同比节约近30%,切实降低了快递成本。
完善村级末端物流。依托邮政速递、“万村千乡”等综合配送网络和乡镇前置仓,日均向全县村级便民商店配送粮油、肉蛋奶和生鲜果蔬等生活必需品30余吨,休闲零食、酒水饮品、农资电料等5万余件。越来越多的优质商品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快递与商贸共同配送,形成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电商快递服务新格局,全县行政村快递通达率100%,提高了乡村配送时效和密度。
产业融合促振兴, 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
淇县围绕预制菜食品、休闲食品、果蔬等农特产品,建设各种冷藏保鲜设施176座,建成县域农特产品物流分拣和农资配送中心2个、商品化处理设施中心和农产品电商直采基地11个,“电商+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基地”3个,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
贯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依托朝歌小米、辣椒、红薯、鸭蛋、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优势,利用农产品电商直采基地和商品化处理中心,引导和缘商贸等电商平台和商贸流通企业,采取“平台+产业+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县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5.3万亩,商品转化率提高32%,实现了农业种植、运输、销售全链条合作。
打造区域品牌集群。依托厚重的朝歌文化资源,打造了“朝歌印象”电商公共品牌和“朝歌有礼”文旅公共品牌,鼓励企业依托“朝歌印象”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涌现出了“淇河三珍”“朝歌山小米”“朝歌寨”“温坡花椒”等70多个区域特色品牌和“链多多”“越汇”“米立方”等32个知名企业品牌。
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依托淇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各类电商培训,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电商平台,培育“无臂小伙任建伟”“朝歌小鹿”“小凯歌”等村播达人130余名。大力推广“朝歌寨”锅巴小脆、“恋味儿”金甲鸡柳、“俩老头”五香卤蛋等众多“朝歌爆品”,位居淘宝、京东、拼多多同类品牌第一。先后开展朝歌好物产销对接活动100余场次,“朝歌印象”系列产品年均网络零售额超8亿元,众多朝歌特产走向全国、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