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文化根基 奏响时代强音

(上接第一版)精心组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级示范宣讲34场,分行业分系统开展集中宣讲680余场、惠及群众5万人次,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

持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全市社科规划项目立项160项,其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两个结合”相关课题立项44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省委党校《调研与建议》、省社科院《领导参阅》刊发我市调研报告2篇,其中1篇获省委常委批示。

构建全媒传播矩阵,切实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我市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创新讲好鹤壁故事,积极传播鹤壁声音,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

外宣工作浓墨重彩。坚持“上大报、上大台、上大网、上头条”,持续提升鹤壁知名度、美誉度。2024年,省级以上媒体发稿18368篇、同比增长25%,其中央媒发稿3730篇、省媒发稿14638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次到我市进行大屏直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多次关注我市新质生产力、卫星产业、粮食丰收等工作。

外宣机制不断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月召开外宣选题策划会议,重大活动均制定专题宣传策划方案,做到事前预热宣传、事中掀起宣传高潮、事后持续跟进宣传。2024年,组织实施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座谈会、第一届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商业航天产业会议、粮食单产提升工作成效等38场重大宣传活动,各级媒体发稿5600余篇,总点击量达3.7亿,外宣工作再上新台阶。

媒体融合步伐加快。“云鹤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运营,全面构筑起“9+60”全媒体矩阵,全网粉丝总量超1200万,月均推送稿件2.7万余篇,总播放量破亿次,策划推出的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行等系列报道3次受到《河南新闻阅评》点评称赞,文博会系列报道获评全国第三届地市党媒融合发展创新项目。阵地管理持续加强,成立新媒体短视频管理办公室,严把短视频政治关与质量关。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族复兴离不开价值引领,漫漫征途尤需精神支撑。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不断发展壮大主流文化,推动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文明创建成效显著。我市顺利通过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验收,推荐新一届全国文明村镇6家、全国文明单位5家、全国文明家庭1家、全国文明校园2家。谋划实施文明乡风建设重点项目28个,制定反对形式主义18条措施,推动文明创建提质增效。

文明实践深化拓展。发挥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实践点带动作用,2024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95万余场次,“非遗有话说”“戏韵传承·志愿同行”获评全省一类、三类优秀推介项目,“华都义剪”、家门口的“幸福食光”获评全省二类、三类示范培育项目。扎实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实践活动,1人获邀参加全省展演活动,2名选手荣获全省二等奖、三等奖。

文明培育扎实有效。好人品牌更加闪亮,新入选“中国好人”1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人、“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1人。我市获评全省第九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2个、岗位标兵2人,全省“三下乡”示范项目1个、示范团队1个、优秀服务标兵1人,1人荣获全省第八届红色故事会专业组“金牌讲解员”称号。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源泉。我市以赓续中华文脉为出发点,持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扎实做好全国文物“四普”工作,豫北文物整理基地一期主体工程顺利建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浚县)基地正式挂牌。积极推进辛村遗址考古发掘,圆满完成107国道改线文物考古勘探。

推动非遗传承创新。深入实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和“非遗点亮计划”,新增市级非遗传习所7个,培训非遗传承人200余人次,成功打造浚县杨玘屯大师工坊集群、上峪乡非遗小镇等非遗空间示范项目。组织泥咕咕等项目参加“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展、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长城脚下话非遗”等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艺创作再添新彩。成功举办全国第九届楹联书法作品展,我市美术作品《建设者》《古城正月》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壁画作品展,5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非遗泥咕咕工坊》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4年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周暨双年展的作品,《青春的阿克苏》(散文集)荣获第二十五届北方优秀文艺图书奖二等奖,《许穆夫人·求齐报国》《小河弯弯》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小戏小品推优活动最佳剧目,豫剧名家金不换荣获“新时代中国戏剧(丑行)领军人才”称号。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不断提高文化服务和文化 产品供给质量

文化出彩,山水邀客。2024年,我市文化产业暖流涌动,文化事业发展晒出亮眼成绩单。

开拓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围绕“十有城市”和“双十工程”,高标准打造了22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青莲书屋、“数”说朝歌沉浸式体验展厅等成为全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典型案例。顺利完成市博物馆搬迁和市艺术中心改造提升,市、县、乡三级市民夜校模式和咱村有戏“村村赛、社区赛、乡镇赛”三级赛事模式成为全省典范。

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精心组织中原文博会、民俗文化节、樱花季、文化润疆等十大文化旅游推广活动,2024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056.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19%,旅游综合收入79.02亿元、同比增长167.33%,特别是第十六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接待游客133.15万人次、交易额1.8亿元,第十届中国(鹤壁)樱花季线上线下近17亿人次共赏樱花、交易额2.5亿元,第十一届中原文博会观展人数68万人次、现场交易额4100余万元、订单交易额15.6亿元,3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举办山西、山东、新疆“诗画鹤壁·封神之地”——诗经的故乡邀您来专场推介会,浚县古城获评首批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淇县朝歌天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西顶村等10个乡村获评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打造“鹤之声”“鹤图讲坛”等特色品牌,我市1名选手荣获第九届华韵之声语文朗读大会全国总冠军。精心组织“中原舞蹁跹”鹤壁市广场舞大赛、“唱响新时代”鹤壁市群众合唱大赛、鹤壁新年音乐会、鹤壁春节戏曲晚会等十大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直接、间接惠及群众500万人次,在全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总结大会上我市3个单位、16个作品节目受到通报表扬。

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思想激荡中立主导,在众声喧哗中定基调。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整合成立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妥善处置多起网络舆情事件,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扫黄打非”持续深化,组织开展专项整治8次,查处案件30余起,我市“护苗”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沐浴书香,阅读启智》获全国“绿书签行动”主题海报二等奖。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2025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紧扣市委“十个聚焦”工作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2025-02-27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21300.html 1 筑牢文化根基 奏响时代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