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专题报道
标题导航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淇滨区明达小学

“知行和美”赋能教师成长 美好教育成就教育美好

淇滨区明达小学“知行和美”教师成长新系统
淇滨区明达小学教师发展职级体系

□本报记者 王志刚 通讯员 李爱风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淇滨区明达小学始终积极探索创新,寻求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

学校秉承美好教育办学思想,从学校育人目标及师生成长需求出发,整体构建了“1+9+N”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体系。在该体系引领下,学校坚持立足五育课程,打造美好课堂,深耕校本研修,探索实践出一条“以教师专业成长带动课堂提质增效,以教师进阶发展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知行和美 构建教师成长新系统

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该校以“知行和美”为基石,精心构建教师成长新系统,期望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破传统教师发展的局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每一位教师在教育之路上绽放独特光彩,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

为了更好地助推教师发展,打造一支德能双馨、创新卓越的教师队伍,该校从职级驱动、进阶研修、评价赋能三个维度,全方位构建了“知行和美”教师成长新系统,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提供新方案。

“知行和美”,即“知行合一、和美共生”。“知行合一”强调知识素养与实践应用的融合与促进,激励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不仅要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契合,更要不断探究、应用新课标理论、新教与学方式,让教师成长与育人成效相互印证。

“和美共生”注重营造和谐互助、美好共进的教学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之间协同共进、教师团队之间竞技共生、师生之间和谐共美发展,共同追求教育的优质与美好。

职级驱动 打造教师成长能量站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追求卓越教育的征程中,淇滨区明达小学深刻认识到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发展体系至关重要。为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号召,聚焦教师核心关切,该校创新性地提出“围绕职级驱动,打造教师成长能量站”的工作理念。这一理念以职级晋升为强大引擎,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成长支持体系,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助力每一位教师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进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为筑牢学生的成长成才根基,学校构建了“一体两翼”式的教师发展职级体系。“一体”是专业“成长职级”,依据工作时间和学术水平确定教师职级,分为“职初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四个级别,每个级别的评价标准对应一定的教学业绩、学术成果、荣誉称号等。“左翼”是“行政职级”,根据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实行个人申请和组织竞选双向选聘,分为“执行专干、年级长、业务中层、校级管理”四类岗位。

“右翼”是“学术职级”,主要参考个人学术成果和各级学术称号,分为“学科成长力教师、教研组长、名师骨干、学术评估团”四个级别。学科成长力教师每年依据标准评选,备选省市区级的名师、骨干或由学校选拔为教研组长。其中,学术评估团是学校学术方面最权威的存在,其成员只有省级或以上名师、骨干才能担任,主要任务与权利是诊断评价课堂教学、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学术类成果的指导与评比。

“一体两翼”式的教师发展职级体系,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让教师个人发展有了更多选择权和可能性,激活了教师的自我成长系统,整个教师队伍呈现阳光向上、追求卓越、德能双馨的风貌。

目前,学校有省市区级名师18人、骨干教师26人,辐射引领、激活了教师发展新势能。

进阶研修 推动教师专业高成长

在教育变革的浪潮中,学生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知识迭代不断加速,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成长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教育教学的新要求,该校开启了“进阶研修,推动教师专业高成长”工作。工作以教师专业进阶为导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精心设计系统化研修路径,致力于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该校建立了由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学术评估团、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组构成的四级校本教研组织体系。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安排,确定教研工作重点,把脉和指导学科教研工作开展,监测教研教学质量,为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引路领航。名师工作室负责组织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就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学科课程建设,示范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科教研组负责组织学科教师开展业务学习、理论阅读、课堂教学研究、听评课等,就课堂中的热难点问题进行诊断,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助推教师个性化成长。四级教研组织联动发力,实现以“问题—主题—研究—实践—总结—反思—培训”为思路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学校还构建实施了“研、磨、展、创”四进阶式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流程规划、前后观照,实践中相互支撑、印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提升他们的创新力,形成“知行和美”的教研生态,培养了一批善思考、乐实践、会分享的优秀教师,为打造高质量课堂和教育实践奠定坚实基础,此模式获得省校本研修成果一等奖。

“研”即精准聚焦真实问题,规划教研主题;细化问题链,形成教研序列;依据序列主题,明确组内教师研修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师在问题中研、在读书中研、在培训中研。“磨”即通过同伴互助、组内研磨等方式,精磨课堂,对教学资源与技术运用、教与学方式创新、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评价方法的丰富等内容,在实践中反思、创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展”,一是依托学校每学期的教学成果展平台,通过“课堂观摩+微报告”的方式展示教研成效;二是通过公开发表学术成果展示教师专业素养,以展评促提升,引领教研新生态。“创”,一是依托教研成果展再总结提升,形成创新课例、论文;二是变革课堂教与学方式,提升育人实效;三是鼓励教师研发学科主题式、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式的“微课程”;四是教师基于教学教研带领学生不断拓展创生、教学相长,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

目前,学校教师“读书燃梦行动”已坚持1200多天,开展“读中书”分享160余期。各教研组展示教研成果28次,打造了基于新课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评一体化美好课堂。30多人次参加各类省优质课获一、二等奖,完成省市区级课题40余项,各科均有作业案例获省一、二等奖。研发了43门社团特色课程、120多个项目课程、51门班本课程,形成了科科有特色、班班有亮点的育人新样态。班本课程“放眼山水世界”、综合实践“‘鹤之艺’艺动童年儿童音乐剧社团”均获省校本课程成果评选一等奖,国画社团获市特等奖。

评价赋能 成就教师知美与共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伟大工程,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关键建筑师。当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让他们在教育之路上绽放光彩,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传统评价方式常局限于单一维度,难以全面挖掘教师的优势与特色。为打破这一困局,淇滨区明达小学秉持全新理念,开展“评价赋能,成就教师知美与共”工作。力求通过构建科学多元、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精准捕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不仅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更要搭建起教师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在校园中营造出欣赏美、分享美、共铸教育之美的良好氛围。

除了教师“一体两翼”式的发展职级体系、学术评估团的软实力诊断评价,学校还围绕教师师德师风、专业发展、身心健康等硬实力,构建了“1+9+N”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体系。该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效发挥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功能,以量规引领,成就美好教师之基。

学校在师德和安全方面,采用一票否决模式。师德和安全永远是美好校园创建的第一道屏障,筑牢安全底线、纪律红线,警示教师一旦出现师德方面的问题和安全事故,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视情节轻重依法处理。

9项必备素养,顶天立地。一手好字,每天一张;一节好课,每期一节;一本好书,每月一本;项目课程,至少参与一个;课题研究,两年一项;反思叙事,每周一篇;教学常规,每项必优;一个好身体,每周至少4万步;一项数字技术,每期一个。该体系不但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

N种荣誉,弘扬正气。建立教师评价职级,以评促成长,融合自评、专家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领导部门评价,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年度评选学科成长力教师、卓越教师、名师骨干、最美教师、感动明达人物等。

评价赋能,驱动整个教师团队呈现出积极进取、团结和谐、美美与共的蓬勃发展态势。

千培万培,落在校培;千修万修,根在自修。“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师发展是学生、学校发展的基石。知行和美、砥砺共生,我们将始终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美好教育推动教育理念更新、育人模式变革,强化教师专业力和幸福感,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淇滨区明达小学校长李爱风表示。

2025-03-12 淇滨区明达小学 1 1 04 鹤壁日报 content_22357.html 1 “知行和美”赋能教师成长 美好教育成就教育美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