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o

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新方向

□董俊山

鹤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丰富多彩,十大门类全部涵盖。通过对鹤壁市非遗进行全面梳理,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48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636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个、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9个、代表性传承人3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7个、代表性传承人179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38个、代表性传承人418名。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鹤壁市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研究现状如下。

研究成果较少:目前关于鹤壁非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项目介绍和描述上,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缺乏对非遗文化内涵、传承机制、发展路径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研究视角单一:现有研究多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出发,缺乏跨学科融合研究,局限于传统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实践应用不足:对传承创新路径和产业化发展研究较薄弱,难以有效指导实践,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一是有助于丰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理论体系,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二是可以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推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三是传承创新路径研究能为文化创新理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案例,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践意义:一是有助于保护和弘扬鹤壁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三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创新途径

(一)教育传承创新

教育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基础。加大力度推动教育传承创新。

非遗进校园:进一步深化“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纳入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传承意识。目前,全市有9个非遗进校园传承中心。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鹤壁市的非遗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浚县泥咕咕制作、鹤壁窑瓷器烧制技艺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和学习非遗文化。

非遗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开展非遗研学旅行活动,参观非遗传承基地,如老家河南·浚县过年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二)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数字化技术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手段。

建立数字档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鹤壁市的非遗进行数字化记录,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

线上展示平台:开发线上非遗展示平台,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非遗项目,提升文化传播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社交媒体与网络直播: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定期举办非遗展示活动,邀请传承人进行线上教学和互动,扩大非遗的传播范围。

(三)产业融合创新

将非遗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

非遗+旅游:结合鹤壁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活动。例如,浚县春节期间通过非遗展示、民俗表演等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利用浚县古城、淇县朝歌古城,打造非遗主题民宿,将非遗文化融入民宿设计中,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

非遗+文创:开发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例如,浚县泥咕咕通过造型创新(融入卡通、国潮元素)和色彩升级(红、黄、绿等亮色搭配)焕发新活力。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传习所的非遗文化讲堂、技艺体验活动,开发兼具传统与地域特色的瓷器文创产品。

非遗+节庆:利用传统节庆活动,举办非遗集市、非遗技能大赛等。例如,鹤山区的“非遗购物节”和非遗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非遗项目,还促进了非遗产品的销售。

(四)社区参与创新

社区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参与可以增强非遗的生命力。

非遗进社区:在社区定期举办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如非遗手工制作、传统技艺表演等,鼓励居民参与。例如,鹤山区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通过非遗购物节、非遗技能大赛等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社区。

非遗传承人培养:在社区设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非遗志愿者队伍:组建非遗志愿者队伍,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宣传活动,增强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

(五)沉浸式体验创新

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对非遗的感知和认同。

沉浸式表演:结合现代舞台技术,打造沉浸式非遗表演。例如,鹿台阁大型国风文化沉浸体验空间《朝歌风华》通过沉浸式互动表演,让观众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

互动体验项目:开发互动体验项目,如非遗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烹饪等,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非遗主题公园:建设非遗主题公园,通过场景再现、互动体验等形式,打造沉浸式的非遗文化空间。

通过以上创新途径,鹤壁市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应用价值

(一)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

鹤壁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非遗教育活动,如非遗进校园、非遗研学旅行、社区非遗体验活动等,可以让青少年和社区居民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鹤壁市明志小学开展的面塑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此外,鹤壁社区大学和鹤山区迎春老年学院举办的“遇见非遗,感受传承之美”活动,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经济价值

鹤壁非遗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将非遗与旅游、文创产业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例如,鹤壁市推出的“黄河之礼”主题文创休闲街区项目,集非遗、文创、潮玩、夜游等于一体,成为地标性文化街区,对促进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鹤壁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樱花季等大型活动,开发考古研学、非遗研学体验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旅游业态。

(三)社会价值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增强区域文化自信。举办非遗展示、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能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互动交流,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例如,鹤壁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的非遗购物节和非遗技能大赛,不仅展示了非遗项目,还促进了非遗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此外,非遗传承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科研价值

鹤壁非遗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对非遗项目的起源、演变、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文明进步的本质。例如,鹤壁市的辛村遗址研学基地,通过开展考古研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辛村遗址的历史文化,为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旅游产业价值

鹤壁非遗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通过开发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活动,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体验。例如,鹤壁市的浚县古城、大伾山等景区,通过举办非遗展示和民俗表演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文化旅游的亮点。此外,鹤壁市还通过提升景区的智慧化水平,如建设智慧景区,进一步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六)乡村振兴价值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发展非遗产业,可以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例如,鹤壁市的非遗工坊通过培训和讲座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此外,非遗旅游项目的开发也为乡村带来了更多游客,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繁荣。

通过对应用价值的深化研究,鹤壁非遗传承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有助于保护和弘扬鹤壁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为乡村振兴、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鹤壁非遗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引擎。[本文为鹤壁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成果(鹤社科联字〔2024〕8号),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Scan me!
2025-03-27 1 1 04 鹤壁日报 content_22891.html 1 鹤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新方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