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1版:要闻
一个小镇贯通上下游
——透过山城区建设中试小镇看我市贯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力实践
□本报记者 朱向阳 张婷媛
中试,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是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器,不仅能聚集人才和项目,还能帮助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更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山城区,一座悄然兴起的中试小镇,瞄准生物制造与新材料两大领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了“实验室、中试线、生产线”全链条闭环,成为我市“中试城”建设的重要力量。4月20日,记者走进中试小镇内的中试车间及在建的中试项目工地,探寻中试小镇的大作用。
进车间、探工地:感受“中试+”的创新枢纽作用
走进河南成果转化生物科技公司的一楼,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个锃光瓦亮、整齐划一的罐体,一条条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的管道。乍看这些罐体和管道,和普通的车间相比区别不大。
“这些设备组合在一起,就‘变身’成中试车间了。”在该公司车间二楼的中央控制区旁,工作人员余俊虎指着电脑屏幕介绍,公司按照“一装多用、智能匹配”的柔性设计原则,可快速实现发酵模块、转化模块、纯化模块等七大模块间的自由组合,方便试验工艺的设计与调整。
“我们能满足1000余种中试试验,是国内功能最全、涵盖最广的合成生物类中试基地。”余俊虎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中试环节就像求解方程式中的未知数,在没有将未知变成已知的情况下,很难打通科技成果从“研”到“产”的最后一公里,“没有中试,光靠实验室的成果,很难让企业下定决心投资,中试打通了,就相当于写好了创新的方程式。”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