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烦心路”到“暖心路”

——淇县朝歌街道城西社区背街小巷改造记

□本报记者 王峥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淇县朝歌街道城西社区古城巷二胡同新铺的水泥路上,几名小学生蹦跳着经过。“现在接送孙子,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6月19日,70多岁的王桐泉老人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门前欣慰地说。

住在永盛路企业局家属院的田先生,现在每天清晨都不忘推开窗户,让清新的空气涌入房间。他说:“开窗通风的感觉真好!”

时间回到半年前,古城巷二胡同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大大小小的坑洼遍布整条巷道。永盛路由于多次改造路面被抬高,导致污水管网流向出现偏移,路两侧老旧小区、平房区成为低洼区,179户居民的污水排放严重受阻,严重时污水甚至倒灌到路面上。

为破解这一难题,淇县朝歌街道城西社区积极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深入调研、精准施策,让昔日令人头疼的“烦心路”蝶变为今日群众称赞的“暖心路”。

坚持党建引领,破解改造重重难题

面对这些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朝歌街道城西社区党支部迅速行动,成立专项工作组,由社区干部分片包干,深入走访调研。

古城巷二胡同居民很快筹集了初期改造资金。然而,当施工进行到一半时,大家发现一个始料未及的问题——胡同连接主路的下水道早已完全堵塞。

关键时刻,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闫良带领专业人员多次实地勘察,发现邻近的卫城路胡同排水系统完善,便主动协调该胡同居民,将古城巷二胡同的排水管接入卫城路主管道。同时,积极向上级党工委汇报情况,很快争取到了专项改造资金,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

永盛路的改造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闫良带领工作团队反复勘察后发现,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将管网接入107国道的污水主管网,这需要市政、住建、城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协调下,城西社区党支部先后组织召开三次现场协调会,最终促成了多部门联合办公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期间,社区贴心设置了临时排水设施,并邀请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街巷华丽变身,群众收获满满幸福

经过两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两条背街小巷终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古城巷二胡同不仅铺设了平整的水泥路面,还安装了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永盛路则彻底解决了污水倒灌问题,周边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现在下雨天出门再也不用发愁了,晚上散步也安全多了。”古城巷居民李娟高兴地说。永盛路的田先生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改造后,我们小区每月节省的管道疏通费用就超过800元,更重要的是,居住环境变好了。”

为确保改造成果能够长期保持,朝歌街道城西社区党支部建立了“小巷管家”制度。由党员带头,吸纳热心居民参与,组成日常维护小组,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民生工程贵在用心,重在实效。”淇县朝歌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波深有感触地说,“居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2025-06-24 ——淇县朝歌街道城西社区背街小巷改造记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27544.html 1 从“烦心路”到“暖心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