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标题导航
淇滨区钜桥镇郑常村

曲韵悠扬传新风 移风易俗好声音

本报讯 (记者 王峥 通讯员 张娇龙)“人生处事和为先,一个和字全家安。求神不如孝父母,孝敬父母福气添……”近日,淇滨区钜桥镇郑常村广场上,村民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村党支部书记郭红伟改编并参与演唱的移风易俗原创戏曲。

2024年以来,郑常村创新探索“戏曲+实践”双轮驱动模式,用浸润人心的乡音唱响文明新风,以孝善传承的实践培育文明乡风,探索出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古调新词,原创戏曲培育文明新风。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更接地气,郭红伟发挥个人文艺特长,将崇尚孝老爱亲、反对铺张浪费等理念巧妙转化为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唱词,同时牵头组建“古桥剧社”文艺宣传队,吸纳钜桥镇的文艺骨干,定期组织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

演员是邻里乡亲,曲调是地方戏曲,这种零距离的沉浸式宣教,让移风易俗理念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还会鼓励群众分享感受。村民老李在听完《人生处事和为先》的戏曲后感慨:“以前总觉得嫁闺女彩礼要少了没面子,现在才明白,婚姻幸福不在钱多钱少,在感情基础、在志同道合、在情真意切。”

孝宴传情,主题活动弘扬良好家风。移风易俗重在实践,需要用积极健康的新风尚替代陈规陋习。该村注重挖掘和活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其打造为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节点。每年重阳节,村里会精心为60岁以上老人置办敬老宴。

“家有一老,黄金活宝。”以敬老宴为舞台,郑常村拓展延伸一系列培育文明新风的主题活动,深受村民喜爱。传统节日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成为破除陈规陋习、凝聚邻里亲情、倡导文明生活的有效载体,孝老敬老爱老在郑常村蔚然成风。

郑常村通过“戏曲+实践”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理论宣教与现实运用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如今在郑常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共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大幅减少;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成为村中最美风景;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2025-07-08 淇滨区钜桥镇郑常村 1 1 02 鹤壁日报 content_28201.html 1 曲韵悠扬传新风 移风易俗好声音 /enpproperty-->